2)第 114章 风波再起_从农家子开始的古代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公府,原本就因为和申家结亲而有了几分气色,现如今又接连升了好几个档次。

  就连平日里上衙的时候,原本许多没什么交际的同僚,也纷纷热情的和齐衡打起了招呼。

  齐衡不胜其烦,却无可奈何。

  陕西一行,齐衡早已不是昔日那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了。

  当着齐衡的面,旁人自然是好言好语,热情非凡。

  背地里的议论,自然更少不了。

  甚至有人将其和前几年声名鹊起的徐章、顾二三人摆到一块,称他们几个是武勋世家的同龄人里头,最初类拔萃的,三人还得了个汴京三杰的诨号。

  一开始只是在武勋世家年轻一辈里头流传,后来人们竟然争相传唱。

  不过对此还是有人持不同意见,譬如有些人认为徐章刚刚封侯,虽是武勋,却不能归属于世家,不能和那些开国勋贵们一概论之。

  还有人说徐章出身金陵勇毅侯府,虽是旁支,却也是开国勋贵一脉······

  还有些说齐衡虽然立了功,但却和另外两人比起来,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是以不能将其和他们放在一块儿并称三杰。

  人们说起顾二,更多地却是说他浪子回头之类的,还说什么先顾候泉下有知,定然

  毕竟徐章和顾二两人,既是勤王救驾,又是领兵平叛的,也算是功勋卓著了,现在一个平定了陇西,打退了

  倒是齐衡,和其余两人相比,履历就略显有些苍白了。谷戋

  近些时日,随着西北战事平定,大宋以绝对的优势大获全胜,还打下了十几个州县,朝野上下,自仁宗皇帝驾崩那时起就一直憋着的一口气,总算是吐了个干干净净。

  对于趁火打劫却被灰溜溜的打跑了的西夏人,不论是朝堂上的文武相公们还是底层的百姓,都嗤之以鼻,大加嘲讽。

  可随着战事平定,加之封赏之事也陆续定了下来,恢复了平静的朝堂之中,忽的又冒出了一些别的声音。

  而今是熙平五年,自官家继位至今,已然将近四载,昔日的懵懂孩童,不光身量跟麦苗似的迎风便长,心智也在飞速的成长的。

  许是因为经历的多了,小小年纪,便有了几分渊渟岳峙之象,也不似幼时那般寡言少语,偶尔也会开口,但大多都只是询问,少有发表以前,大体下来,倒是和以前差不多。

  几个教授小皇帝读书的大学士们,对于小皇帝的勤勉和用功也都屡屡赞扬,小皇帝赵宗祥并非那等绝世之才,却胜在勤奋好学,不懂就问,勉强算得上是中人之姿,而且性子和善,与仁宗皇帝几乎如出一辙,叫几位给小皇帝讲学的大学士以及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曹太后十分满意。

  可最近朝堂之上,却忽然有人提及小皇帝曾经的嫡母夏王妃,和他那个早已经入土不知多少年,估摸在现在只剩下一堆白骨的亲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