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六章 三夫子_锦衣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眉毛不禁微微一挑,心想这人好大的气概,却又是好寂寥的心态。

  此时心中已经有所感触,再看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时,只觉头皮发麻,险些拍案而起。

  “好诗。好才情!”李眉山说了一声,又反复低声吟咏两遍,蓦的叹道,“可惜是诗,不是八股正经文章。”

  姜聿寿见他神态颇有沉醉之色,吟咏的声音却十分细微低沉,并不能听清这诗的内容。

  他虽然将诗词一道斥为无用杂学,颇为不屑,但是连李眉山也要赞一声“好诗,好才情”的,他也忍不住要看一眼了。

  没等开口,李眉山已将稿纸递了给他,同时掐着手指计算,今年是崇佑三十二年癸丑,诗题既然是己亥,那就应当是……

  他“癸丑、癸卯、壬、辛、庚、己……”这么倒推回去,发现上一天干的己年正式己亥,那便是十四年前,崇佑十八年。

  嗯,应当如此。

  这诗应该便是十四年前所作。

  他向郑俊彦打听这位欧阳达的年纪,当他听说此人只有二十八岁时,不禁瞪大眼睛。

  也就是说,此诗是这位欧阳君十四岁所作!

  “这……”

  姜聿寿震惊之余,显然也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也听到郑俊彦的话,同样感到骇人听闻。

  他之所以被称为“小学究”,又在沉寂多年以后还有几分薄名,也正是仗着“神童”之名。

  他面前这位李少君,更是少年得志,可是他们俩自问在十四岁时,是绝对写不出这等老成多感的诗作的。

  他们哪里想得到,这个“己亥年”本意所指并非本朝崇佑十八年,而是三百年后的清宣宗道光十九年……

  郑俊彦也掩饰不住喜色,说道:“这位欧阳兄昨夜才将诗作交到客栈,我瞧过之后却不敢立刻答应让他入社,因此今日急忙前来请教。”

  姜聿寿心中纳闷,这样人才有甚可犹豫,自然及早纳入学社啊。

  可是他觉得郑俊彦此举必有用意,倘若是自己不曾虑及,贸然问出口,或许要惹人耻笑。

  李眉山毕竟与郑俊彦同僚日久,很快明白他的心思,点头道:“不错,此等大才,若是只教他做个寻常社员,恐怕有辱贤达。俊彦,你做得对,此时极当慎重。”

  姜聿寿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们要给欧阳达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如果是这样的话,的确须得思虑周祥。

  他暗呼侥幸,亏得方才不曾贸然发问。

  不过即便这次郑俊彦比自己考虑周到,他对郑某人的看法也没有丝毫改观。

  谁知郑俊彦又掏出一张稿纸来,还递给李眉山,道:“这首《长相思》也是一位不在学的隐贤所作,此人名叫管寄,现已投入南都社,那顾野亭当即将他奉为‘南都七子’之四,礼遇甚高。”

  学社并非学院,更非衙门,其中所有众人并无等级高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