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洪蓝初到遥指路_锦衣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由精品提供的—《》第七章洪蓝初到遥指路

  撑篙的船工道:“小老是洪蓝埠俞家人,叫俞教古,弘治四年皇上把高淳镇从我们溧水县划走,置了个高淳县,小老便是那一年生的。小老家世代撑船,并不会别的营生。”

  洪蓝埠俞氏的字辈是按照“承教东廷、奉公克己”来排的,这人既是教字辈,又有六十来岁,自然就是俞东来的叔叔辈。

  给他帮手的船工道:“小的也是洪蓝埠俞家,不过分支分得远了,也不曾有个字辈,大名就叫俞十九,年齿五十有六,本是农民,如今也跟着走船。”

  梁叛想想还是多问了一句:“你既然是农民,在家种地不好吗,怎么又出来跑船?”

  俞十九张张嘴,神情有些不自然,最后笑笑道:“家中憋闷,走船自在些。”

  梁叛便不再问,毕竟这些人不是罪犯,他也不是溧水县的捕快,于是点点头,将小本子合上,收回兜里。

  那两个舟子便加紧赶船,不一会功夫,乌篷船经过那横跨两岸的天生桥。

  这桥是并非搭建而成,而是开凿此河时留下的一座巨石,与两岸悬崖山石本为一体。

  阿庆抬头望着天生桥道:“这桥倒也有趣。”

  再往前走数里地,悬崖渐渐平坦,眼前愈见开阔起来。

  船再行,石壁终于不见,两岸道路田野、村庄野舍,渐渐与寻常地方河岸的景致相似。

  梁叛忽见前面一个小港,左岸是一大片集市住家,右岸则稀稀落落有几座村庄。

  再远处的两岸,便都是一片沃野,荒荒茫茫瞧不见边际。

  坐在船头的俞奉常见了集镇,激动地站起来,口中喃喃道:“到家了、到家了。”

  其他几位也急急忙开始收拾行李,推开舱扳从格子舱中取了自己的货物出来,放在自己脚边,好像只要船沿一靠岸,这些人便要飞奔上去似的。

  活像后世列车上通报“即将到站”的时候,乘客们全都取了行李一窝蜂挤到连接处,生怕下车晚几秒钟的情景。

  撑船的俞教古道:“差官大哥,到了。东边的集镇便是我们洪蓝埠镇,走陆路往东北十五里,便是县治,集市上有车马店、驴行、马行,坐车也可骑牲口也可,天黑前定可进县城了。”

  听这话的意思,是让梁叛他们一行尽快上岸,到县城去。

  可梁叛的目的地本来就是洪蓝埠,溧水县之所以朝江宁县借仵作,便是洪蓝埠这里有个尸体亟需验尸。

  他只需在洪蓝埠验完尸,将这“双人徐”与县里的人交接过,便可交卸差事了。

  他问:“镇上可有义庄?”

  俞教古便指了个挺远的地方道:“镇子外的这一条道往东南走,在那一片松树林后面,有个乱葬岗,路口便是义庄。”

  梁叛点点头,一指那有点微胖的俞奉常道:“你上去找辆车,将这两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