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小人_新二战风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政客,苏斯洛夫自然明白红军内部长期以来所存在的一个矛盾,那就是东西方的成见性矛盾。具体地说,就是驻扎在西线地士兵,长期以来都看不起东线的士兵。这同苏联国土的地域性贫富差距有关,毫不客气地说,这种矛盾在帝俄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从地域上将,苏联西部富庶东部贫弱,而且因为西伯利亚大冰原地关系,人们长期以来就认为东部就是一个流放地,所有去那边当兵、为帅的人,基本上都是犯了错误的家伙。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朱可夫,他就曾因为站错了方向,而被布柳赫尔发配到了西伯利亚军区担任指挥官。因此,在苏斯洛夫看来,西将东调的举措,无疑能够从最根本上削减高层将领的权力,从而使他们即便对裁军心存仇隙,也无法玩出什么猫腻来。

  狠,真是够狠!

  想明白了苏斯洛夫的心思,楚思南唯一的想法就是这个了,人说政客都是婊子,有奶便是娘且又翻脸无情,看来这句话真是丝毫都不假。像苏斯洛夫,他本身出身军旅,他的利益从某些方面来说,也同军方直接挂钩,而且他本人也算是军中的一名中层将领,因此在军队中的好友故旧肯定也是不知凡几。可是而今呢?为了能够获得最快的晋升,他一转脸就把整个军方都给出卖了。如果按照他的意见来办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几条举措并行之下,原本看似强大的军方势力,将在一番连打带削之下变成一盘散沙,从而也由一头猛虎转化为一只绵羊。

  楚思南有些感慨,强大的苏联,从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就始终处于军方的实际控制之下,如果说它是一个军管的政权也未尝不可。这种局势在正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二战中,军方将领几乎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主体,他们决定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决定工农业生产,决定政府官员的任命,甚至决定国民的生活。而今,战争行将结束,自己这个由军队中走出来的国家领导人,却要第一手削弱军方对国家政权的干预,从根本上讲,自己似乎并不比苏斯洛夫来的清高,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帝王权术千古不变的常理,楚思南不认为自己是帝王,但是实际上却又和帝王差不多。作为苏联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要为保住自己的权势而努力,同时又要为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而竭尽全力。处在他这个位置上,自然知道战争的结束,就意味着大规模经济发展时期的到来,而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着军方对政府的干扰是不明智的。

  回想起来,中国历史上那些登帝位便大肆屠戮良将的皇帝们,似乎也并不全是为了自己的帝位稳固而出手地,无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