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五十八章 虞有不测之险。_红楼之挽天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登大宝。

  内阁首辅杨国昌,听着崇平帝对少年的殷切挽留之语,暗暗皱眉,这等宠信,也就是这贾珩年轻,否则他都如芒刺背。

  而许庐也紧紧皱眉,他觉得天子此言过了,对一臣子优握如此,是祸非福。

  贾珩听崇平帝之言,身形一震,面色动容,大礼参拜,颤声道:“臣谢圣上信重,纵粉身碎骨,也难报圣上厚恩。”

  崇平帝似是宽慰说道:“想要做事,总要会惹得非议,都察院自养正公年老喘嗽之疾复发,不能视事以来,风宪乱象,层出不穷,昨日,养正公已上表归乡,朕怜其老迈,允准其请,如今左都御史空悬其位,内阁最近要拟定人选,召开廷议,确定人选,对都察院要严加整饬,正纠劾虚诞之风。”

  崇平帝这次抛出一个新的论题。

  关于都察院的人事任命,而将许庐召见于此,其意不问可知。

  吏部尚书韩癀拱手道:“圣上,年前还有许多事务要做,总宪出缺儿,是否于明年再行议定?”

  崇平帝道:“新年尹始,要行诸般大政,就在年前议一议,尽快确立人选,以便不得贻误京察大计!”

  这才是崇平帝急着调许庐入都察院的用意,借明年京察之机,整顿吏治,为明年刷新吏治做准备。

  殿中诸位阁臣一听京察之议论,眉头暗皱,心思各异。

  杨国昌心头更是咯噔一下,苍老目光中浮起一抹阴郁。

  京察大计,六年一次,明年正好是京察之年,圣上刷新吏治之念甚坚,这下用了许德清,不将大汉官场的水彻底搅浑是不罢休了。

  而想起京察一般又由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河南道掌道御史共同主导,杨国昌余光扫过一旁的韩癀,心头忧虑更甚。

  如是浙党趁机排除异己,需得提前防备着。

  “子玉先起来罢。”崇平帝这时又看向贾珩道:“昨日李尚书进宫奏事,建言于朕,效太祖太宗,于明年初一阅兵演武,鹰扬武事,朕以为中肯有理,遂鉴纳之,此事你筹备的如何?”

  贾珩拱手道:“圣上,诸部尚在有序操演,京营裁汰老弱也在有条不紊进行。”

  心头暗叹天子之智,效太祖太宗,这谁好阻挠,就是和陈汉的列祖列宗过不去。

  崇平帝闻言,点了点头,沉声道:“此事要用心操持,重中之重,尤在诸事之上,京营整顿,可谓几经波折,如今方见眉目,正要让朝野上下见着成效,以坚整军经武之心。”

  杨国昌闻言,眉头愈发紧皱,心头烦躁不已。

  “李瓒其人,为个人功名而揽收军心,大坏文武典制,实在可恶!”

  因为李瓒先前冒生死之险去安抚京营,现在圣上在兵事上愈发言听计从,这等阅兵演武之事,劳民伤财,已罢多少年了?

  当初太上皇同样阅兵扬武,结果如何,穷兵黩武,妄动刀兵,以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