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三章 儒法之论_覆清179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帅,主要是洪亮吉、刘清、陆有仁三人持儒学治国的论点,钟学国、赵秉渊、廖惟勋三人则以为当下不过是外儒里法,冯光熊和黎恂部长两人则在一旁嗑着瓜子喝茶。”

  “哟,还有吃瓜群众呢?”黎汉明闻言顿时一阵无语,调侃了一句后道:“他们真是吃饱了撑的。”

  说着,黎汉明也感觉有些饿了,便对赵家元说道:“正好我也饿了,有什么快一点的菜,上几个来,咱们吃咱们的,不管他们,让他们吵着吧,来,都坐。”

  不管是儒学也好,还是外儒内法也罢,现在的黎汉明暂时都不想管那么多,乐于做个吃瓜群众就好。

  外儒内法的统治术,如果翻译成白话,就是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的男盗女娼。

  外面很光鲜,很有面子,很仁义,是圣人治国,可是里面却是权术,是争斗,是残酷,是无耻,是丛林规则,是军法无情,是赏罚分明,是文字狱,是富国强兵,是霸道,是法,是势,是术。

  而法术势之集大成者,就是那个战国时代的韩非子,韩非是法家的理论家,而商鞅和李斯则是实践家。有趣的是,他们都在秦国。当然,齐国也有法家,是齐法家。

  因此,我们说儒家治国,以德治国,这还是太给他们面子了。

  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最爱的不是儒家,不是道家,不是佛教,而是法家,那是骨子里的,是不言自明的东西。

  只不过,有的时候是要什么与什么相配的,可以是道家与法家相配,外道内法,如汉代初期,或儒家与法家相配,外儒内法,如汉代中后期,有的时候,还是外佛内法,如唐代。无论是儒佛道,他们只配在外部的地位上,而内在,核心的东西,是法。

  所以,汉代后期的一个皇帝忍不住干脆就说出来了,我们汉代治国,是外儒内法,一语道破了天机。

  因此,不要说,秦汉唐宋的时候,儒家不占什么主导地位,即便是到了明清时代,儒家独大的时候,也仍然是外儒内法而已。

  儒家仅仅是一个光环,一块遮羞布而已。

  法家有的时候,其办法很像兵家治军。

  因为军法无情,军法也赏罚分明。

  我们看那个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孙子,孙子是齐国人,从齐国到了吴国,看来齐国就是有齐法家的传统。

  吴国的王阖闾不太信任孙子,说,你能带兵,我这宫殿里有许多的宫女,你可以将他们带成兵吗?

  孙子说,当然可以。孙子将宫女分成两队,每队有阖闾的两个最宠爱的妃子担任领队,然后孙子讲了三遍纪律和要求,要她们照做,可宫女们都嬉笑不听,孙子又重复了几遍,她们还是当成儿戏,孙子便下令将那两个领队的妃子杀了,众宫女吓得面无人色,乖乖地习武,听从孙子的号令。

  这也就是法家治军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