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24章 第三野战旅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在也有了很大的革新,最新的“镇星”转轮手枪替代了过去的“惊蛰”双管手枪,火力大幅增强。

  镇星手枪,全称东海16式军用转轮手枪“镇星”,12mm口径,六发弹巢,180mm枪管,体型着实不小,份量也近1kg,实在不轻了。

  说起来,股东们早就想要一种转轮手枪了,毕竟射速够快,无论是个人防身还是军用都有很大价值。但这种枪既有活动部件,又有漏气问题,所以对技术要求相当高,之前也试作过几把,但直到近几年工业规模和技术足够了,才有了量产的可能。

  不过有个优点,这把“镇星”从一开始就是双动设计而非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单动转轮。所谓单动,就是转轮的转动只能靠按动击锤来进行,打完一发要按下击锤才能打另一发;而双动就是设置了一套机构将扳机与击锤联动,扣动扳机的前半段就完成了“压下击锤-转动转动”这一系列动作,后半段才是正式击发,当然,扳机力也会因此而增大。双动机构并没有比单动复杂太多,而射速的改善是明显的,因此军工部门一开始就奔着这个结构去了。

  但是另一个经典设计“摆出式转轮”由于会影响结构强度、增加误差,所以他们并没有采用。因此这把枪只能称作“转轮”手枪而非“左轮”手枪,打完六发之后只能一枚枚退掉弹壳并且把新子弹装进去,比较费事,而不是像左轮枪那样可以潇洒地摆出转轮,一把把六枚弹壳全捅出来,然后用一个快速装弹器直接把六枚新子弹装进去。这一点,就只有等待后续版本改进了。

  由于转轮和枪管之间只能靠端面闭合,镇星不可避免地有漏气问题,威力比同是12mm的惊蛰要差一些,但是六连发的优势完全弥补了这一点。

  在广阔的原野上,像沈河一样的东海骑兵们散了一大片出去。他们凭借快速的青岛马、坚固的盔甲和犀利的枪械,纵横捭阖,如同老鹰捉小鸡一般驱逐着天下闻名的蒙古骑兵们,拉出了一个巨大的绝对控制圈。

  很快,他们就能用肉眼看见土河两岸的友军营地了。

  ……

  “怎么回事?”土河西岸的元军营地之中,史炫站在望楼之上,看着东方新到的东海援军。“他们怎会如此拿大?”

  如今时至正午,薄雾已经完全散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原野上的景象。

  新到的第三野战旅五个营并未集中在一处,而是分散布置。中央是重火力营和保障营,已经与海外旅的东岸营地会师,南边左翼是第三合成营,北边右翼是第七合成营,相互之间差不多隔了两公里,骑兵们在后阵休整待命。

  这么分散的阵型,除了中央大点,两翼都还不到千人,完全有悖兵家常理啊!

  史炫开始思考起了对策。

  之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