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5章 农贸市场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纯粹的手工农业生产,上下限差距也是非常大的。种一亩地和种一百亩是两个样,人力和畜力是两个样,锄头敲和重犁拉是两个样,挑水和水利工程灌溉是两个样,单打独斗和群体协作是两个样,种出来的粮食是老爷的还是自己的又是两个样……种种条件组合下来,最差组合和最优组合之间能差百倍。

  而就诸城的情况来看,农业生产情况本来在这些排列组合之中是处于中等偏下的。每家农户除了自己吃的,一般也就会种几亩菜、养一两头猪、牛、马或者少量的羊,零散而不成规模,向市场供应不了多少产品。

  生产量如此之低,不仅是生产力的问题,也是生产关系的问题——并不是说农户养不了更多的牲畜,而是养了也卖不出去,所以不会养。而之所以卖不出去,除了消费力不足,还有时效性和市场波动的问题。

  一个城市或许有五百吨的消费力,但是并不一定总是稳定在五百吨的水平上,可能有时六百,有时只有三百,而此时的农户承受风险的能力太低,若是产了五百却恰好碰到了消费低谷,东西卖不出去又无法保存,那么说不定就要破产了。所以长期来看,他们只会生产三百这个最低水平以规避风险。这就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农民的生产量低,也就意味着他们能赚的钱少、消费力低,这反过来导致了城市居民无法向他们销售更多的手工业产品来提高收入,使得市民的消费力也无法提高。双方的收入陷入了死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因此而停滞。

  而食品加工厂的存在,不仅是提供了一个大规模的市场,更是对市场产生了托底效应。屠户可以放心大胆地一天宰一头猪,卖不完大不了把剩下的处理给加工厂就是了。如此一来,供应量可以更逼近真实需求,而这又进一步促进了上下游的生产量和消费能力,使得经济体系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同时,东海国这些年来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使得农户既不需要担心战乱和匪徒,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被老爷们无故侵占,因此可以放心大胆地将剩余收入投入到购置牲畜农具、整修农田等积累生产资料的行为中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长远来看,这种发展也是有上限的,也就是市民和农民都进入了全力生产而充分交换的状态,这时想要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生产技术的进步了。但现在尚未到那种时候,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发展空间仍非常大,任何一点工具改进和生产方式改良,对土地和畜力进行充分利用,也都能明显地提升生产效率。而诸城附近良田众多,陆路交通也在近几年得到了很大改善,正符合这个条件,稍有推动,便迸发出了强烈的生命力。

  因此,围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