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 21 章_穿进雷剧考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义并不仅仅是提前推行了土改,更让他再一次确定,本世界很多事都可以改变,包括国事!

  若他能参与其中,当年那些悲剧是否不会再发生?

  程岩强自按捺住内心的喜悦,接过海夫子递来的一张折纸,翻开一看,惊道:“鹤山书院!”

  海夫子见他失态,一时好笑,他也不多问程岩与土改有何关系,只道:“这份荐函名字与时间都未曾填写,不论谁去,何时去,都由你做主。”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了,程岩万万没料到,他刚失了吴举人的荐函,赵县令又送来一封,而且极为贴心。

  如此,他正好可以将荐函让给程松。

  但程松已得海夫子单独开蒙,机会难得,完全可以等中了童生或秀才再去……

  海夫子见程岩久久不言,问道:“莫非你还有犹豫?”

  程岩稍有迟疑,还是选择直言相告。

  海夫子神色微讶,深深看了他一眼,“罢了,只希望他能对得起你这番苦心。”

  那天离开前,海夫子与他们商议好上课时间。等兄弟俩回到家中,自然受到了家人的轮番“关怀”。

  程松毫不怯场,当即背着手,摇头晃脑地背诵了一段三字经。

  虽说他只记住了十八个字,但依旧引得满堂喝彩。

  程松美滋滋,得意地立下豪言壮语,“三郎要和哥哥一样,中秀才!”

  林氏酸溜溜道:“你哥他哪儿是秀才?”

  冷水一泼,又引来家人一阵讨伐。

  而同一时间,武宁县公堂灯火明亮,数位幕宾正在阅卷,从昨日起,他们已熬了一天一夜。

  收来的卷子都已糊名,只保留了籍贯与所习本经,安静的公堂中忽有一位幕宾道:“此文章甚妙!”

  身旁一人凑了过去,随口念道:“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待他通扫全文,跟着击掌赞叹,“此文笔力深刻,无不尽意,且气势舒达,余韵悠长,实乃少见的好文章!”

  所说听起来像尬吹,但其他幕宾都被勾起好奇心,大家传递一圈后皆是服气,有人道:“这份卷子莫非是武宁县的魏渺所作?”

  “有可能,但三年前的府试我审过他的卷子,文风和现在差别也太大了……”另一人皱眉道:“会不会是山枝村那位天才童生王学凯?”

  “王学凯确实有才学,但他不过十一岁,怎写得出见解如此深厚的文章?我猜多半是位老童生。”

  幕宾们争论不休之际,孙学政来到公堂,“你们不好好阅卷,围在那里作甚?”

  众人见了学政,都躬身行礼,其中一位幕宾将卷子呈上,“大人,咱们在猜这张卷子的作者是谁?”

  孙学政眉一扬,拿来卷子细读,从头到尾没有多余的表情。

  众幕宾心下惴惴,不知大人到底欣赏与否,若孙学政不喜此篇,岂不是说明他们眼光不行?

  半晌,孙学政翻过四书题,又看起两道五经题,过程中依旧不发一言。

  直到读完一首试帖诗,孙学政才道:“可惜,此诗甚为平庸,毫无意境。”

  最先审阅此卷的幕宾心中一紧,他之前也粗粗翻过那篇试帖诗,还有点印象,便解释道:“此诗虽非上佳之作,但也算严谨,找不出错来。”

  孙学政抬头审视对方,原本看上去和善的圆脸竟有十分威严,吓得幕宾背上直冒冷汗。

  心理素质严重不过硬的幕宾很想赔罪了,不知道现在承认自己眼瞎还来不来得及。可由于太过紧张,他的嗓子就跟被棉花堵住似的,发不出一点声音。

  孙学政:“你们刚刚在猜此卷的考生是谁?”

  “啊?”幕宾反应慢了半拍,才道:“正、正是。”

  孙学政:“那就看看。”

  “大人,这不合规矩。”幕宾虽胆小怕事,但自认还是有节操的。

  孙学政微微一笑,兀自拆卷。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