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9章 川兵北上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在以前当然没错,可是如今不一样了。”苏洵道:“老夫这几年可是观察过了,海外土地肥沃,就拿交趾来说,居然一年三熟,这些年京城漕粮,有三分之一来自交趾,粮食不够,外调就是了!只要保证粮道安全,没什么可怕的,”

  “不对劲儿!”

  陈希亮来了倔脾气,争辩道:“粮食有了,可兼并土地,百姓无田,沦为流民,一样要出乱子的。”

  这时候王方却捻着胡须,摇头笑道:“公弼兄,这事我们中岩书院早就想过了,还给王相公送了一份调查报告。土地兼并是不得不为,老百姓失去田地,可以进城务工,这条直道两边,不都是店铺仓库吗!经贸越是繁荣,需要的人就越多,工作越多,当然了,还会有老百姓无立锥之地,其实大可以让他们去海外,去西域,那里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可是很缺汉人啊!”

  陈希亮又摇头道:“不成,还是不成!背井离乡,亲人分别,何其残忍啊!”

  苏洵呵呵一笑,“公弼啊,话虽如此,可是我问你,陈家那么多孩子,你怎么舍得让他们四处求学?外出辛苦拼搏。”

  “这,这不是为了他们好吗?”

  苏洵把话接过来,笑道:“朝廷这么做,也是为了巴蜀的百姓好啊!”

  陈希亮顿时被问得哑口无言,他扭过头,看着外面繁华的街道,来往不断的人群,忍不住迷茫了,或许真的是自己错了?

  ……

  “修直道,挖运河,其实都是一样的。”苏轼坐在了赵宗垕和狗牙儿的对面,一边大啃着肘子,一边说道:“都是基建,都要花很多钱,动用很多人工,建成之后,好处多多,一样,一样的!”

  赵宗垕不服气,“那,那为什么隋炀帝挖了运河亡国了,而我大宋修了直道,反而商贸兴旺,百姓拍手叫好?”

  “这个……当然很简单了。”苏轼嬉笑道:“殿下,你知道隋炀帝打过高丽吧?”

  “嗯,他都打败了,损耗国力,弄得民怨沸腾,到处都是造反的义兵,隋朝二世而亡,他可是罪魁祸首。”

  “哈哈哈。殿下睿智,那臣再斗胆请殿下好好想一想,如果杨广打胜了,他把高丽的俘虏弄到了中原,负责修运河。把他们都累死,用这些人的白骨,堆出来一条运河,不损大隋民力,天下又会如何?”

  “这……”

  赵宗垕瞬间陷入了迷茫,他想反驳,可是骤然想起,修直道就用了很多青唐俘虏。甚至从河北还送来了好几批倭国和高丽的人,他们都是被海商带过来,说是给大宋打工赚大钱的,结果全都送到了巴蜀修路,其中一大半都累死了。

  赵宗垕在西北的时候,还见到过一些幸存的倭国人,被拉去充当民夫,向横山运粮。

  太子殿下,骤然发现,他最尊敬的师父,主持修川陕直道的王宁安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