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0章 大改革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文彦博,你行,你真行!

  连碰瓷的主意都想到了。

  我玩不过你老小子!

  王宁安当然不喜欢大宋混乱的官制,人人都是临时工,效率低下,不知道干什么,而且一个职位,能挂好几十个人,官员众多,俸禄开支庞大……就像是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大宋百姓的肩头,负担太大了。

  只是弊端谁都清楚,但是想要改革,却不是这么容易。

  王宁安沉吟了半晌,“这样,文相公,我去请醉翁过来,然后再叫上王安石,咱们四个一起商量。”

  文彦博点了点头,“再把司马光叫来,那小子鬼点子多。”

  就这样,五位重臣,齐集一堂。

  听说要改官职,最兴奋的莫过于王安石。

  “早就该如此了,陛下实在是圣明。”

  文彦博撇了撇嘴,“说起来容易,那要怎么改?”

  “这个容易,只要恢复唐代的三省六部就可以,按照《唐六典》做就行了。”

  还真别说,王安石是个干事的人。

  他滔滔不断,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到了最后,就连文彦博都忍不住点头了,貌似真没有那么复杂,或许困扰了朝野几十年的问题,有希望在他们手上解决。

  ……

  首先,大宋的政事堂正儿八经的名字叫中书门下,众所周知,唐代的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在唐初的时候,真正的权力在尚书省,李二做过尚书令,他以后不设尚书令,转而由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再后来,尚书省弱化,权力转移到了中书省,到了唐代的中后期,又转移到了门下省。

  光是唐代的相权转移,就能写一篇几十万字的论文,还不一定说得清楚。

  简言之,在唐代的时候,三省就徒有其表,到了大宋,则是更加混乱不堪。

  王安石建议正本清源,和王宁安的想法不谋而合。

  “其实不必拘泥于三省,陛下既然要大改,那我们就尊奉旨意……以政事堂统领六部,总揽中枢大权即可!”

  王宁安斟酌着,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文彦博道:“那何人为相?”

  “以尚书左右仆射为相,首相兼任门下侍郎,挂昭文馆大学士衔,次相为尚书右仆射,兼中枢侍郎,挂集贤殿大学士衔,参知政事挂尚书左右丞,行副相事。”

  还真别说,让王宁安这么一说,大家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其实大可以舍弃拗口的尚书左右仆射,门下中书侍郎,但是为了照顾传统,也只能如此。

  这么改之后,有一个很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宰相变得名副其实了。

  比如以老文为例,他现在是首相不假,但是他的正式官衔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说穿了,还是个临时工,只不过是大宋最大的临时工。

  改制之后,他就是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是正儿八经的中书门下主官,名正言顺,而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