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崔氏之死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转移了话题,“大人,为何辽国的精锐会出现在崔家,莫非他们有什么勾结?”

  “嗯!”包拯点了点头,“老夫已经从崔家发现了不少账册,他们向辽国走私大量的货物,其中烧酒去年一年,就差不多有八十万斤之巨,简直触目惊心!”

  “这次那五个辽狗,正是辽国皇帝的二弟耶律重元派来的,听说他们希望崔家能再增加五十万斤烧酒,要想酿酒,就要粮食,崔钰打常平仓的主意,也就不足为奇了。”

  蒙在心中许久的谜团纷纷解开,看起来崔家是处心积虑,无所不用其极、包拯最是嫉恶如仇,且不说崔钰暗算过他,光是暗通辽国,包黑子就能灭了崔家的九族!

  “王二郎,你好好养伤,日后老夫还要仰仗王家啊!”

  包拯难得和王宁安和颜悦色,温言劝慰。

  “大人,小子斗胆说一句,崔家几百年的积累,牵连人数绝对不少,大人应当控制打击规模,免得激起全面反扑。事缓则圆,只诛首恶,胁从不问。沧州地处边境,百姓经不起一场大战,朝廷也承受不起遍地烽火,恳请大人以苍生为念!”

  王宁安说的可是肺腑之言,牵连到辽国,牵连到豪强,真的闹起来,沧州大乱,好不容易积攒的家底儿,可全都付诸东流了。

  只不过听在包拯的耳朵里,他有了别的想法,王宁安这小子奸猾过人,崔钰那个老狐狸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

  说什么只诛首恶,胁从不问,谁是首恶?谁是胁从?

  莫非他是让自己高抬贵手,放过王良珣?

  要说起来,王良珣的确可恶,但是他并不知道崔家和辽国的事情,只是糊涂贪婪,才被拉下水。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王良珣窃据侄子的功劳,又欺压四弟一家,弄得身陷囹圄,也是咎由自取。

  前面王良璟曾经帮着他说情,现在王宁安又替二伯说话。

  王家父子,真是厚道人啊!

  想想当初,自己还说人家不懂孝悌之道!现在想想,真有些脸红,不过更应该脸红的是王良珣,同样是一家人,差距咋这么大捏!

  包黑子自以为明白了王宁安的意思,郑重道:“王二郎,老夫会酌情处置的。”

  王宁安哪知道包拯猜错了,还抱拳致谢,目送包拯离开。

  屋子里重新只剩下父子两个,王宁安不断盯着老爹,仿佛看大熊猫一样,把王良璟盯得老脸通红。

  “你小子有话就说!”

  “嘻嘻,爹,孩儿觉得你有些可取之处了!”

  敢情老子之前是饭桶啊?

  王良璟气得一跃而起,提起堪比铁锤的拳头,“臭小子,是不是皮痒了,想要尝尝我的拳头!”

  “可别,我可没有契丹武士结实,一拳头还不骨断筋折啊!”

  王良璟突然笑了起来,“宁安,你现在还不到十三,想要练武不晚,想不想爹教你几手?”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