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4章 知行合一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城这么多事情,皇家银行,还有御街的工程,离了王卿,真不知道谁能负担得起?”

  王宁安笑道:“陛下,郡王赵宗景十分刻苦,判皇家银行事以来,进步飞快,足以担当大任。而且臣已经订下来详细的规范,只要按部就班,不会出太多的问题,更何况有什么意外,可以给臣发急递。”

  赵祯还是不舍,“王卿理财有术,谋国有道,实在是朕的左膀右臂,更何况王卿刚刚新婚不久,就要为国事奔波,朕于心不忍!”

  “陛下关爱,臣铭刻肺腑,只是机会难得,臣自幼立志,一定要光复燕云,洗雪家仇国恨!臣不会学那些空谈腐儒,光说不练。渤海国的事情再难,臣也一定办成!不只是臣,六艺的学子也愿意为国做事。臣会从六艺学堂招募一批忠勇之士,辅佐大氏,恢复渤海!”

  王宁安态度很坚定,他现在已经聚集了庞大的势力,要想走得稳,就必须两条腿走路。

  原本是范仲淹他们留在平县,王宁安在京城打拼,如今范仲淹进京,六艺学堂也搬了过来,就需要有人回到平县,把老巢看好。

  王宁安盘算了一下,他在京城的布局基本上完成了。

  皇家银行也建立了,学堂也搬过来了,工程也开始了,尤其是文官集团也被压制住了。

  虽然韩琦等人还没有彻底干掉,但是有范仲淹和晏殊在,他们也折腾不了多大的风浪。

  说实话,王宁安有点厌倦了京城的争斗,他更想回到平县,和辽国较量一番,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过去是各种条件不具备,现在人马,钱财都有了,还是有了大氏这张虎皮,另外从赵祯,到贾昌朝,再到范仲淹,皇帝,政事堂,士林……从上到下,稳固的靠山,正好放手施为。

  而且王宁安记得,也就一两年的功夫,耶律宗真就要死了。

  游牧民族新旧交替从来没有太平过,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的较量近在眼前,上次去辽国,已经布下了那么多的棋子,终于到了发动的时候。

  王宁安是执意要去,非常坚持。

  赵祯沉吟许久,又是辽国,又是渤海国,那么复杂的事情,也只有王宁安能处置,换成别人,还真不行。

  “既然如此,朕就不留王卿了。”

  赵祯十分感慨,“六艺提倡知行合一,甚合朕心,嘴里说着报国济世,遇到了事情,却胸无一策。这样的人就是腐儒,就是无用之徒!日后的读书人,要引以为戒,要有真才实学,不要把功夫都放在一张嘴上!”

  ……

  赵祯还说了很多,可是程颢和程颐都不知道了,他们脑袋一片空白,只剩下两个字:完了!

  他们苦心讲学,好容易打出了名气,要在京城大展拳脚。

  结果居然是这样!

  被皇帝否定的学问,有谁还会在乎!

  从天堂到地狱,原来只是一线之隔!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