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章 君臣议论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往的丑事人们也不在乎了,相反,有人还编出了无数的段子,说原来是包办婚姻,人家小王爷根本就不答应,正好遇上了情投意合的,人家就专心致志,不惜和家里决裂,也要为女人争取名分。

  好男人就该像赵宗景一样,有本事,还重情重义,有担当,以往骂得多狠,这回夸得就多厉害。哪怕是赵允弼,见到儿子出息,心里也很高兴,他之前的混蛋事,就放在一边吧!

  人马缓缓进入开封,更多的人加入到了欢迎的队伍,包括枢密使贾昌朝,翰林学士欧阳修在内,都笑呵呵,满心高兴。

  欧阳修不是个能装蒜的人,他和富弼之间,早就渐行渐远,王宁安出身六艺学堂,出使辽国,立功归来,那是老夫子的荣耀,是整个六艺学堂的喜事。

  贾昌朝就更不用说了,他当上枢密使,也想大刀阔斧改革,有一番作为。可他又害怕重蹈庞籍的覆辙。

  庞相公去职,看似是因为文彦博的牵连,其实根子还出在裁军八万上面,得罪了军中的势力,这帮人上下用劲儿,一起把庞籍给掀翻了。

  轮到了贾昌朝,面对的局势也是如此。不过幸运的是彻底把辽国摆平了,没有了几十万铁骑的压力,贾相公施展拳脚的空间就大了许多,再也不用担心掣肘了。

  “王大人,你可是为了朝廷立了大功,老夫没有看错啊!”

  贾昌朝谈笑风生,仿佛是他推荐的王宁安一般。

  这个老货素来没脸,王宁安也不好戳穿他,反而陪笑道:“多谢贾相公关照,若非将士们众志成城,不畏强敌,给我们做了坚强的后盾,下官在辽国也没法那么有底气。”

  “呦,这么说我们也有功劳了?”

  “那是啊,打先锋的,什么时候能比主帅的功劳还大?”

  贾昌朝哈哈大笑,王宁安这小兔崽子说话就是顺耳。

  满朝的大臣,簇拥着赵宗景和王宁安,直接来到了皇宫,进入大庆殿。

  只有大朝会,或者庆典的时候,才会选在大庆殿,这一次是赵祯特别降旨,他是真的高兴。

  作为一个几十年的老皇帝,赵祯能不想留点什么给后世子孙吗?

  以往那是无可奈何,这一次王宁安给他提供了办法,而且还轻松容易,就像王宁安说的,论起赚钱攒钱,大宋还会怕别人吗?

  皇帝在大庆殿设宴,就是要向天下证明,他要改弦更张,要更加积极进取。

  在王宁安回来的几天前,赵祯就频频召见贾昌朝,询问贾相公富国强兵之法。

  贾昌朝经常和欧阳修联系,背后又有六艺学堂作为智囊,很快拿出了一套办法。

  没有像当年庆历新政那样,弄得声势浩大,但是几条建议,都切中要害。

  比如贾昌朝提议发展发展赛马项目,鼓励官员富商组建马球队,增加战马数量,训练健儿,作为骑兵储备。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