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16章 儿子也跑不掉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一位大臣,以凄凉的方式结束了宦海生涯。

  王陶走得狼狈不堪,连一个送行的人都没有。

  官场上终于感到了恐惧,陈升之和王陶,如果拿他们做标杆,只怕大宋有一半的官僚都要被换掉。

  王爷,你到底是要干什么?

  你就不怕大宋彻底乱了?

  ……

  王宁安的强力行动,引起了很大的波折,但是在民间,却是一片叫好声。

  包括原来经常批评朝廷的报纸,也转变了风向。

  一些有良知的文人大儒,他们站出来,声援朝廷的举措。

  他们认为,大宋到了烈火烹油,危机四伏的时候,再不清理,再不下重手,只怕就要烽火四起了。

  相比文人的呐喊,已经在幽州养病许久的赵曙,更加兴奋。

  他的身体已经好了很多,但是每天读报的时间只有半个时辰。

  赵曙不得不让狗牙儿帮他挑选最有价值的东西,整理到一起,然后快速浏览,看看大宋究竟如何……师父亲自主持肃贪行动,让赵曙耳目一新。

  以往针对贪官,往往是除掉之后,换上德才兼备,值得信任的人选……可任何人都会有走眼的时候,而且大环境不改变,任何人作为位置上,都有可能迅速堕落,前赴后继地贪腐,不是稀奇事。

  王宁安一面清理官场,一面订立规矩……比如拿国子监为例,所有建设工程,必须对外公开招标,不能私相授受。

  施工过程中,钱怎么用,工程质量怎么验收……全都要有一套严谨的规矩,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要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

  “好办法,师父这是酝酿许久,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啊!”赵曙大喜过望,竟然在地上不断走来走去,笑得十分灿烂。

  狗牙儿一直负责保护皇帝,他对老爹的作为也很得意,却依旧傲娇,嘴上不服气。

  “陛下,我爹这都是笨法子……他订了那么多的规矩,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人执行,我看还要扩充官吏,而且是几倍地增加,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俸禄了。”

  赵曙呵呵一笑,并不在乎。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以往大宋财力不足,人力也不足,当然负担不起。可如今朝廷岁入增加十倍不止,基础教育也差不多完成了,人才充裕,尤其是财会高手,层出不穷……也正是有了这些积累,师父才敢大刀阔斧啊!”

  还真别说,赵曙说的挺有道理的。

  假如没有多年前推动的普及教育,现在哪来的人才?

  多年前播下的种子,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王宁安下手越发果断。

  短短几个月的光景,就有超过3000名京城官吏被干掉,几乎占了总数的百分之15。后续的整顿还在持续,可就是清理了这些人,整个京城吏治就为之一振!

  王宁安立刻又把肃贪行动推向了地方,他选择5个行省,作为第一批严查的对象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