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54章 果断扑杀_大宋将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识了。

  当初在大宋的时候,讲“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还能得到掌声和鲜花,追捧拥趸一大堆。

  但是到了海外,正是要努力奋进,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再讲这一类的,只会被嘲笑讥讽,哪里还会有人喜欢?

  所以,不用担心,历代的儒者都最善于随机应变,如果没有变色龙的本事,他们也没法存在几千年,哪怕到了后世,依旧时常借尸还魂,着实功力惊人。

  而真正表里如一的,比如墨家,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这不是优胜劣汰,而是适者生存!

  能存活下来的,不一定是优秀的,但一定是迎合人们需要的。

  至少海外的理学就是如此。

  小彘搜集了几年的文章报纸,总结了几条、首先,海外的理学,根据仓廪实而知礼节,提出追求财富的正当性。

  这一条就把人吓了一跳,要知道儒家士人向来是口不言利的。

  如此大张旗鼓,主张致富发财,难不成他们都成了王宁安的门下了?

  别忙,还有更惊悚的呢!

  在王宁安大规模驱逐世家大族,落实均田令之后,海外的理学又提出一个很有杀伤力的观点,那就是私有财产的问题!

  他们认为既然挣钱发财是正确的,那么获得财富之后,就要受到保护……朝廷不可以随便处置,更不能剥夺私有财产。

  这一条可是太厉害了,不但世家大族喜欢听,就连那些去海外谋生的汉人也喜欢听……他们在人生地不熟的异域,好不容易拥有了土地,拥有了事业,口袋里装满了钱,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财产不安全。

  理学又一次打在了他们的软肋上,想不得到拥护都不行。

  小彘估算,在渤海,差不多有三十万人在学堂读书,而这些人,几乎都是理学的门下……他们构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想要收拾他们,就要面对整个渤海国的反扑。

  这还不打紧,在这一次老文横征暴敛之后,理学进一步加强了论述。

  渤海的理学界,也分成了两派。

  其中一派,他们认为朝廷残暴,皇帝昏庸无道,不管百姓死活,老百姓应该揭竿而起,断绝和大宋的关系,自立一国。

  也正是这一派,才痛骂皇帝,说什么君者是国之大害……不要小瞧他们,在民间满是愤怒的情况下,他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拥护,声音很大。

  至于另外一派,则是相对理性很多。

  他们认为渤海只是大宋的附庸,朝廷之中,没有渤海的官员,也没有人帮着渤海说话,遇到了事情,想要增加税收,就朝着渤海下手,丝毫没有顾忌渤海的承受能力。

  因此这些人希望朝廷能在渤海开秀才科,最好是允许渤海的总督进入朝堂,要有人替他们说话,最好在渤海设立行省,让他们和大宋的百姓一样。

  当然,在这两派之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