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去徐州_抗日之烽火连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1军增援,由砀山南调至淮河沿岸,阻敌越河北进。

  至2月初,定远、临淮关、蚌埠等地相继失守。2月8日,日军向小蚌埠第51军阵地进攻,被中国守军歼灭500余人。2月9日,日军强渡淮河。中国守军未能阻止敌军渡河。中国第5战区急调第27集团军之第59军及第21集团军第7军增援。

  2月10日,中**队于学忠之第51军所属第114师在王庄阵地同日军展开激烈争夺,几经血战阵地失守,中**队伤亡2000余人。

  2月13日,张自忠率第59军抵达淮河流域,在瓦疃集、姚集、固镇、蒙城一线,接替第51军战斗。于此同时,廖磊率第21集团军到达合肥、舒城、八斗岭、下塘集之线。中**队以第51、59军在淮河北岸节节抵抗;以韦云淞之第48军固守炉桥、洛河一线;刘士毅之第31军和周祖晃之第7军对日军侧背进行袭击。

  2月11日,桂军第第31军围攻上窑,守军冲人圩内与敌肉搏,敌300余人向考城逃窜,日军被歼100余人。这仗表面上打得你来我往,有声有色,其实李宗仁心里知道,部队一直在往后退,就日军现在的态势来看,打下南京,江苏一带,一面妄图进攻武汉,另一面,就是盯着陇海路,打徐州的主意,越来越多的日军向这个方向调来,自己,必须尽快做好准备。

  “去吧,想办法联系一下委员长,看看能不能调一些中央军来助战。”李宗仁叮嘱了身边的参谋一句。

  徐州地区的安全,1938年2月6日李宗仁命孙桐萱部(原韩复榘的第3集团军),向运河以东推进,袭击济宁、汶上的日军据点,以牵制敌人主力;命令邓锡侯(后由孙震代理)第22集团军主力向邹县,一部迂回曲阜、邹县间攻击日军,另一部控制在临城、韩庄之间;命令庞炳勋第三军团于临沂附近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夺取蒙阴、泗水,然后向泰安、大汶口间及南驿、曲阜间威胁日军,并对日照、莒县、沂水北方要点派一部兵力与海军陆战队共同防守。

  孙桐萱部第22师于1938年2月12日晚由大长沟渡运河,14日晚有一小部攀登入济宁城,双方短兵相接,血战数日,终因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入城部队伤亡极大,17日晚撤至运河西岸。

  与此同时,第12军81师也直取汶上,于12日晚由开河镇渡运河,一部由城西北攻入汶上城内,与日军进行激烈巷战,终因人少势弱,火力缺乏,部队损失严重,13日奉李宗仁之命撤向运河西岸。

  战争,就这样不止不休的进行着。

  2月17日,徐州火车站。

  一辆破旧的火车开到了站台,如果不是车厢敞开的侧门,没有人会觉得这是台运兵车。汽笛嗡嗡的响着,月台上的工作人员毫不奇怪的上去引领、指挥停车,开战以来,徐州开来的军列已经太多了,对于军列,百姓和工作人员都已经司空见惯。

  “下车吧,再往里面走就没地方了”站台上的人大声喊叫着。

  火车喷吐出粗长的烟雾,停车后车轮和轨道发出吱吱的摩擦声,四五节车厢开始降速,渐渐地停了下来,发出的噪音让周围的过路人一阵心烦,乱世,就是惹人厌啊。

  徐州,到了。

  /br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