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一九三章 戏剧性逆转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营决定在莫斯科城下坚守,在防御交战中消耗德军突击集团,为苏军转入反攻,进而转入战略总攻创造有利条件。

  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奉命抗击德军从布良斯克、斯摩棱斯克经维雅兹马。向莫斯科城西的进攻,西方面军抗击德军由图拉和卡卢加向莫斯科城南谢尔普霍夫、马洛雅罗斯拉维茨一线的进攻。

  预定在完成防御任务后,苏军加里宁方面军在维雅兹马至基洛夫方向转入反攻,中央方面军亦将加入追击作战。

  西方面军在瓦图京大将、布良斯克方面军在司令科涅夫上将的率领下,与马利诺夫斯基大将率领的西南方面军协同,彻底粉碎德军图拉战略集团,逼向库尔斯克,呼应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攻占库尔斯克。扭转南方战局。

  至于伏尔加河下游斯大林格勒至阿斯特拉罕一线,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南方面军和高加索方面军,已经蓄势待发,只等德军露出破绽即发起攻击。

  不过,不管后续战局如何变化,当务之急是守住莫斯科,否则一切免谈。

  经过连续多年的指挥作战,遭遇诸多挫折,也曾取得辉煌胜利,朱可夫已经成长为首屈一指的战术大师,对于莫斯科这座城市的防御体系,朱可夫充满了信心。

  总的说来,战斗队形和防御阵地均作纵深梯次配置的指导思想,是朱可夫在莫斯科附近组织防御的依据,这些防御阵地有非常完善的堑壕体系及其他工事体系。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苏军在莫斯科西方和南方构筑了五到六道防御地带,其中包括两道战术地幅内的防御地带、一道集团军防御地带、三道方面军防御地区。为预防万一,布良斯克方面军、中央方面军还沿着莫斯科河,在北岸构筑了一道国家防御地区。

  工程构筑总纵深达到两百公里,其中工事最完善的是防御的战术地幅,其纵深在战时第一次达到十五至二十公里。战术地幅的主要防御地带由二至三道防御阵地组成,每道防御阵地有二至三道堑壕,并以交通壕相连接。

  防御阵地纵深达一点五至两公里,主要防御地带和第二防御地带的工事最为坚固。莫斯科附近的防御工事,首先是作为对坦克的防御来准备的。防御的基础是防坦克支撑点。对坦克防御的纵深达三十至三十五公里。

  建立稳固防御的决定性条件是:兵力兵器大量集中于德军可能突击方向;各方面军战役布势纵深达五十至七十公里。组织强大的对空防御,由各方面军的歼击航空兵和高射炮兵,以及国土防空军大量兵力执行防空任务。

  战地各州、市的党和苏维埃组织以及居民,对构筑防御地区给予了积极支援。首长、司令部和政治机关为动员全体人员完成当前任务在军队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党政工作和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