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05章:乙卷热潮_大魏宫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位贤兄答的是几人?我答的是六十五。”

  温崎:“六十五。”

  唐沮:“六十五。”

  介子鸱:“四十六。”

  “……”

  在一阵死寂之后,何昕贤、温崎、唐沮三人皆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唐沮,异口同声地问道:“为何是四十六?不是六十三减去十七再加十九么?”

  “不啊。”介子鸱摇摇头,说道:“题中问的是『最初住在客栈里的人』,因此是六十三减十七,即四十六,跟那十九名在四月初一离开的客人没有关系的。”

  “怎么会没有关系?”何昕贤吃惊地反问道:“最后的那六十三人,是在走了客人之后,又入住了一拨客人之后的人数,既然要算最初的入住人数,自然要加上那十九人啊。”

  在旁,温崎与唐沮亦纷纷点头,表示不能接受介子鸱的这个答案。

  于是乎,四个人展开了激烈的辨认。

  其实不止何昕贤、温崎、唐沮、介子鸱四人,事实上其余考子此时也聚拢在一起探讨。

  因为甲卷没什么可讨论的,无非就是一些换汤不换药的陈年老题,可某位肃王殿下草拟的这份乙卷却不得了,不知有多少自诩才学过人的考子想破头都想不出来,最终为了仕途着想,只能违心地改答甲卷。

  但是,在考场上知难而退选择甲卷答题,却丝毫不影响那些考子们在场外探讨那份乙卷的热情。

  然而可恶的是,某位肃王殿下拒绝公布答案,而拥有答案的礼部,亦遗憾表示不能透露,以至于到最后,就连大梁的臣民都会这份乙卷产生了强烈的好奇。

  甚至于,有些官员亦聚起一起探讨。

  在此期间,亦发生了许多好笑的故事。

  比如说,刑部尚书唐铮在看到乙卷上『云游憎』的那题后,惊呼道:那县令大才,足可以代吾职!

  而户部尚书李粱在看到『买卖猪』的那题后,亦在目瞪口呆之余,苦笑地表示他就是愚者之一——明明是户部尚书,却未曾考虑到利益最大化。

  这类例子,比比皆是。

  对此,大梁的百姓笑嘻嘻地看待这件事,将这件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固然,连饱读诗书的学子与朝廷官员都答不上来的乙卷,百姓们自然也看不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看热闹:咱们这些百姓答不上来,可你们这些学子甚至朝廷官员,不也同样答不上来么?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咱们肃王殿下才是最聪明的那个人啊。

  于是乎,肃王赵润在民间的威望再一次提到,取代『赵弘昭』、『何昕贤』等人原先的地位,成为了大梁百姓心目中的旗帜人物。

  还别说,洪德十六年、十九年的金榜头名皆被『寇正』、『黄怀石』这两个外地的学子摘走,这让大梁百姓颜面大失。

  而如今,这些外地学子皆折在某位肃王殿下出的考题手中,大梁百姓别提有多高兴了——那位肃王殿下,可是正儿八经的大梁本地人呐!

  但是,大梁百姓对此感到高兴,那些参加会试的考子就不这么认为了,他们原以为是自己的才智不足才想不出答案,没想到,在会试后与同伴集思广益的探讨会上,他们仍旧无法得出一个一致的答案,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次会试的乙卷,难度偏高,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偏高!

  于是乎,那些坚持答题乙卷的考子们,联合起来到礼部抗议,让礼部尚书杜宥哭笑不得。

  喜的是,有了某位肃王殿下闹出来的动静,这次会试的舆论已吸引了许多国人,盖过了前段时间渴望对外战争的国民情绪;

  而忧的是,乙卷的难度明显比甲卷高那么多,这让他们礼部如何评定成绩呢?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