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章_堕入凡尘的天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由于蛋白质已经与不同类型的细胞发生了作用,因此形成的毒液也就有了针对性。但是,科学家至今未找到足够的证据。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科学家布里安·弗里为解决这个问题,最近对已经发现的蛇毒中的24种蛋白质进行了基因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他将每一种蛇毒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同蛇脑、心、肝以及其他器官中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其中21种蛇毒蛋白质都与这些器官中的蛋白质相关。弗里在发表于最新一期《基因组研究》上的报告中说,“尽管在普通蛋白质转变到蛇毒的过程中,物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分子结构和三维形状都没有明显的改变”。

  弗里认为,对蛇毒蛋白质分子构成的研究将会帮助医药制造商理解普通蛋白质的作用。

  排毒量:

  不同种类的毒蛇其排毒量相差悬殊。所排的毒液,以其干毒率来比较,眼镜王蛇平均排一次毒就达毫克,海蛇仅~毫克,银环蛇为毫克。这就是说,眼镜王蛇的排毒量分别为海蛇、银环蛇的41~20和20倍。显然,眼镜王蛇的排毒量是如此之大,要取得其1克干毒,轻而易举,只需约10条就够了。然而,要从海蛇、银环蛇身上取1克干毒,这就得200~400条了。

  采集方法:

  蛇毒的采集方法有“死采”和“活采”两种方式。“死采”是利用加工单位切下的毒蛇头或将后沟牙类毒蛇及产毒量较少的海蛇麻醉处死后,从其头部削离出毒腺的一种特殊的*破坏性的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偶尔用之。一般均用“活采”法,以便保持蛇类资源。下面简介几种“活采”方法。

  ⑴电刺激采毒法此法是用“针麻仪”等微弱的电刺激工具,用特制的电极刺激蛇口腔内壁。蛇一受到电刺激,就会因电麻而立即排毒。对“针麻仪”的挑选,可取微弱而能使蛇排毒为宜;如刺激过大,会影响蛇的健康。

  ⑵咬皿采毒法此法用的工具是微小玻皿或小瓷碟(匙)。采毒时,将蛇自然地放置在工作台上,用一手提住蛇颈,另一手将玻皿或瓷碟送入蛇口,蛇咬住后即有毒液流出,到毒液停止流出时,取出器皿或小瓷碟即可。此法简单、方便,易于操作,并且脱落了毒牙的毒蛇也可适用此法,缺点是蛇毒宜被蛇口腔内的微生物、脱落上皮、黏液、泥沙等杂质污染,且每条蛇采毒的蛇毒量不大。

  ⑶咬膜采毒法采毒工具系一小玻璃漏斗,漏斗口牢固地绑覆以透明而有一定弹性的尼龙薄膜,漏斗的末端用橡皮塞堵紧。采毒时用一手捉住蛇颈,另一手将漏斗边轻碰蛇口,趁蛇张口之际,待毒液停留后,可稍扭动漏斗促使其松口,并趁机推出漏斗薄膜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