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0章 如是我闻_老身聊发少年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邱老太君和李锐、花嬷嬷坐在第一辆车里。来之前顾卿已经和李锐说明了此次前来是要让他见见他母族那边的亲戚,所以李小胖异常紧张,连早上被人画了个大花脸都没有注意。

  他母亲投湖自尽后,后宫里颁了一面“忠贞烈妇”的匾额下来,礼部也立了贞节牌坊在他们住的清水坊入口处。但是自那以后,他舅舅家就很少来探望他了,舅母和外婆也不怎么来府里走动。最近四五年,舅舅调任去了外地,年节里除了互送年礼,更是很少往来。

  李锐对自己舅舅的印象是一个留着漂亮长髯的中年男人,会对他很温和的笑。舅母则是脸圆圆的,笑的非常慈善。可是等他再使劲回想两人具体的样貌,竟是想不清楚了。

  好像从他搬进“锦绣院”以后,他们就再也没有上过门。直到今年他过了十二岁的生辰从叔叔和婶婶园子里搬出来,外家才送了一把名家的雕花大弓并一些贺礼前来。那把雕花大弓现在还挂在他房里的墙上。

  “如是庵”早就封了路,除了一些早就约好的妇人,其他外男一律不准进入。这“如是庵”不像其他寺庙或者庵堂那样建在山上或者郊外地方,而是在京城里靠近内城的一片僻静之地。那里原是前朝一处达官的家庙,后来给改作了“如是庵”。

  正因为如是庵里住了不少京城里各府公子的母亲,不管这些公子是受宠还是不受宠,母子天性是很难断绝的。如是庵里每逢“初一”、“十五”这些对外开放的日子,总有许多府里的儿子、儿媳妇前来探望。今天他们得知“如是庵”要来一位身份贵重的女客,也就索性在庵外不远的雅舍里等待,想着这位女客和她的家人走了,再进去探望。

  于是,当信国公府的仪仗从这条路上先行通过后,这些等候之人还在纳闷到底是信国公府的太夫人去了如是庵,还是国公夫人。

  等那驾一品国夫人的才能坐的朱漆马车从如是庵前的街道上通过时,这些人家才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原来是很少出门的信国公府太夫人出府了。这可真稀奇,听说这位老太太身体不太好,连皇后主持的宴会都很少去。

  水月师傅在花嬷嬷和邱老太君商议要找亲家帮忙的那个月就“生病”了,三天前报了“急病”给信国公府,顾卿正是以这个名义出的府。

  这妇人一生仰仗信国公府,唯一的女儿也嫁的极好,对邱老太君一向是敬爱有加。女儿一出嫁,就自请去了“如是庵”剃度,为自己的丈夫吃斋念佛去了。她背着这个枷锁许多年,总算可以丢掉这个包袱,只是不能报答邱老太君的恩德很是内疚。

  所以花嬷嬷来看望她时说了想要在她这里见个人的消息时,她没过几天就“感染了风寒”,让其他人不要靠近自己的厢房,以免传染。

  顾卿到了“如是庵”,上过了香,添过了香油钱,就带着李锐往后院而去。水月师傅住在东边厢房里。负责做些粗活的尼姑们被暂时清退了出去。

  顾卿让丫头婆子们留在外面,只带着香云和花嬷嬷进了厢房。

  香云是邱老太君从小养大的,对邱老太君忠心耿耿,为人更是谨慎稳重,所以顾卿也对她很是放心。有这么一个丫鬟在,很多事情有时候都变得很容易。

  厢房里,并没有水月师傅的踪迹。一个年约三十的妇人正坐在罗汉床上等着。她着一身玫瑰紫的银花暗霞茜裙,外套一件淡藕色的罗缎坎衣,虽不富贵,但也显得雍容大方,很是端丽。

  顾卿进了厢房,那妇人连忙过来见礼。待一见到顾卿身后的李锐,她难掩惊讶表情的用手捂住了嘴。看样子也是个性情中人,并不是那等矫揉造作的妇人。

  “这是我的外甥锐哥儿?怎么成了这幅样子!”

  好吧,便宜孙子,早就说你该减肥了。看把你舅妈吓得!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