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86章 谍影重重_明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祯十三年,黄台吉派济尔哈朗、多铎二人率军在义州筑城屯田。

  义州处于广宁与锦州之间的大凌河畔,地势开阔,土地肥沃,在此筑城屯田,实际上是建立了攻锦的前哨阵地。同时,一旦开始围攻锦州,这里也马上能成为一个绝佳的后勤补给基地。

  清军屯田义州的举动,很清楚的暴露了他们下阶段的战略意图,那就是围攻锦州。驻守锦州城的是大明挂前锋将军印的锦州总兵祖大寿。辽西第一将门,祖家的当家人。曾经向清军投降过一次,后来借机回到锦州,立即又开始跟清军敌对作战,但祖家有不少人已经投降清军,为清军效力。

  面对清军的义州驻军屯田,祖大寿不停的向蓟辽总督洪承畴请援,说建虏屯驻义州,意在宁锦。而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祖大寿请求洪承畴和朝廷发兵来援,打掉义州这根插进锦州眼中的钉子,力保锦州的安全。

  宁锦防线在此时早已经成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存在,因为自林丹汗西走后,燕山北的蒙古人已经从天启和崇祯早期的明军盟军,变成了清军的先锋。辽西成了一条孤单而又薄弱的突出点,一条狭长的走廊,深入敌境数百里中。

  从战略作用上来说,宁锦对于关内的屏障作用已经极微,在此之前,清军已经数次绕过辽西的关宁锦防线,自燕山北的蓟镇一线突破长城关口攻入关内。

  坚守宁锦防线不但起不到原有的屏障京师的作用,甚至还大大拉长了明军的补给钱,另外还让明军这支花费最多的精锐兵马,驻扎在远离京畿的地方。每次清军入寇,宁锦军既无法御敌于外。又无法及时增援京师。

  虽说宁锦可以防御山海关,可实际上,山海关独特的地形,使得这里极为险要,历史上山海关也曾被攻破,但都是自关内攻取的。还没有从关外正面攻破过,明军完全可以把宁锦守军撤到关内。

  可惜,文官的不知变通,不懂战略,加上辽西将门在辽西的利益,使得朝廷居然还一直在死守着宁锦一线。

  尤其是到了如今,当清军要次发起锦州之围的时候,朝廷没有既没有选择最正确的撤回山海关,牢牢把守蓟镇山海一线。也没有一面稳守锦州,一面派兵袭扰义州城的筑城屯田。

  朝廷和蓟辽的将帅们选择了最下下的一个应对之策,从中原抽调大军前往锦州,去摧毁义州城。而这必然引发明清的决战,他们也毫不在意。

  率主力远赴关外四百里,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刘钧根本想不明白这朝中上下和蓟辽将帅们究竟是怎么想的?脑袋全被门夹了?还是因为朝廷剿灭了流匪而空前的自信心大增,全都膨胀了?

  就算大明想与清军决战。什么地方不能进行,什么时候不能进行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