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4章 渐行渐远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领们一道去南京车站迎接蒋介石复职,并在欢迎会上发表讲话称,蒋介石“与本党历史甚深”,蒋的复职,“不独北伐可以进展,而一切困难问题,亦可解决。”

  那时的蔡元培,对蒋介石还是寄以厚望的。认为无论如何,只有支持蒋这样年富力强的领导者才能完成北伐大业、进而完成统一中国的革命事业。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进,随着蒋介石的种种卑劣行径逐渐浮出水面,蔡元培的思想渐渐发生了变化。看来,他对蒋的认识,总是要有个过程的。

  如果说,空前惨烈的清党大捕杀,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蔡元培对蒋介石的支持,但毕竟埋下了诸多芥蒂。而让蔡元培这样的自由知识分子,更为不满的是蒋介石日益显露出的独裁倾向。渐渐地,蔡元培不再毫无保留地支持蒋介石了。

  1928年9月,蔡元培以在国民党《三民半月刊》第1卷第4期发表《三民主义的中和性》一文,告诫国民党当局在反.共的同时要谨防出现法西斯主义,明确提出“若口唱三民主义,而精神上不是法西斯,便是波尔雪维克(即布尔什维克),那就是孙先生的罪人了”。

  1928年10月8日,国民党的中常会再次推蔡元培为国民政府委员并兼任监察院院长。蔡元培感到,这个任命实际上是出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派系斗争的需要,他不愿去趟这个浑水。

  在10月13日在写给吴稚晖的私函中,蔡元培写道:“此次国府委员名单及院长与主席人选,完全由先生及张、李两先生提出,诸先生不避嫌之勇气,固为可佩,然未免太露骨,如留弟一人,立于半超然之地位,仍亦不为无益。”

  他建议让与蒋介石关系密切且同样老资历的张静江来干这个职务,私下里他却对胡适说:“这时候哪有监察的事可做?”

  从这个时候开始,蔡元培这个在国民党内有影响的人物,在党内纷争中,不再坚定地站在中国政坛日益崛起的蒋介石一边,而是采取了他常说的“超然”态度,有时甚至站到了蒋介石的对立面。

  1929年,蒋介石的亲信、湖南省主席鲁涤平被国民党中的桂系免职,与南京的蒋介石政府发生矛盾。蔡元培作为“湘案”的查办员,反对蒋介石用武力对付桂系。调解过程中,蒋介石扣押了由蔡元培等国民党四元老邀请来南京的李济深。蔡元培知道后深为惊怒,对蒋介石越发反感。

  1931年2月,国民党早期领导人、时任立法院长的胡汉民,因拒绝支持蒋介石的有关举措,被蒋介石扣押软禁,引发国民党内反蒋各派联合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形成严重的宁粤对峙,双方剑拔弩张。

  蔡元培作为南京方面的代表,与张静江、吴稚晖等赴广东居中调解。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