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章 朱三太子党_旺夫九福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往京城审查,结果半路上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死了。

  明明嘴里面和身上都没藏有毒药。

  关押的人员连祖宗十八代,和亲戚邻居都调查过,一点问题都没有。

  胤禟就让人把尸体送回来,给西医和仵作一切做**解刨,顺便让太医院的大夫看看,毕竟机会难得。

  胤禟心底默念一遍往生咒后,默默想着就让他死得有点价值吧。

  不过下面人送来书信,说那人生前曾说此组织是“朱三太子”成立的。

  这朱三太子,又名朱慈焕,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第五子。

  崇祯六年出生,母田贵妃。

  甲申之变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朱慈焕躲避祸乱,隐姓埋名,被迫离开宫廷,到处颠簸流离,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其中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杨起隆组织亲信举火起事,自称“朱三太子”朱慈璊,年号“广德”,但旋即失败。

  部下八旗家奴黄吉、陈益以及其他三十余人在鼓楼开会时,被家主检举,清廷派兵包围,杨起隆不得不提前两天起事,失败。

  失败后,杨起隆潜逃,至今也没有抓到。

  但在康熙十九年在陕西汉中、兴安一带又有一个自称朱三太子的人,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但依旧未能将该人捕获。

  康熙十六年三月二十日夜,漳州人蔡寅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率“白头军”数万人起事,然后活动于南靖、长泰、同安等县山谷间。

  康熙十六年六月河南柘城有人诈称明皇子起事。

  康熙十八年八月受命平定三藩的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在湖南武冈州枫木岭俘获了传说中的明太子。

  十二月岳乐奉旨将明太子解送京师,加以杀害,不过据悉非“朱三太子”本人。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从杭州归途经过南京谒明孝陵后,谕大学士等:“访察明代后裔,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

  这是公开物色明后裔,授一官职的开始。

  顺治年间,大清将士全力对付明朝残余势力,无暇顾及逃匿民间的皇子。

  康熙年间,部分明朝遗民以及部分别有用心者不断以“朱三太子”名义起事,清廷也开始加紧物色抓捕。

  所以当时康熙这样的上谕,无非是使海内闻风,或有自投罗网的明裔,诱之以利翦除。

  因此诸臣奉谕后,隔五个月才复奏:“明亡已久,子孙湮没无闻,今虽查访,亦难得实。”

  后来康熙三次南巡,皆祭明孝陵,但再也不提访察和授职一事了。

  但作为皇子的胤禟还是知晓,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

  只是很多人借着拥立他的名号从事逆反活动。

  “恐怕朱三太子根本无心复国,”胤禟将手中的信件烧毁。

  落日时,胤禟前往乾清宫拜见康熙帝。

  康熙帝听到其中可能与“朱三太子”有关,眼神就变得阴沉起来。

  康熙帝不怕有人打着“朱三太子”形事,就怕是真的朱三太子出现。

  即使清朝后宫经过几次清洗,可谁能保证不会遗留下田贵妃留给朱三太子的人脉。

  更何况满清入关,刨除屠杀一部分冥顽不灵的官员,更多是如“吴三桂”般被诏安。

  胤禟低着头,不看着康熙帝,生怕康熙帝迁怒于他。

  盛怒中的康熙帝是没有一个人敢得罪的。

  就连被康熙帝捧在手心的皇太子,在盛怒下的康熙帝,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听话,即使他心底在不情愿。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旺夫九福晋》,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