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六章 心惊_抗日之超级壮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前,山区里供应困难,除了靠近茅津渡的部队能天天吃上新鲜蔬菜外,越往东走,部队的补充越困难。今年封河早,各部队准备不足,要不是曹二宝之前运的那些玉米,前线官兵就得断顿。山里除了少部分靠近村镇的部队,越靠着欠钱住宿条件越糟糕。最前沿的部队几乎日夜不离战壕,五尺见方的地洞就是宿舍,吃喝尚且不富裕,卧具更是谈不上。军官们的待遇好一些,好歹有张草席铺在地上,当兵的只能拽把麦秆对付一下。打下运城之后,鬼子的天幕(搭建帐篷用的帆布)和雨衣就成了抢手货,这两样宝贝铺在地上不但能保暖、还能防潮。

  吃不好、住不好,最糟糕的一些部队有将近四分之一病号。很可惜,这些事情长官们都看不见。

  曹二宝在金姐那里听过一个笑话,第四集团军调走以后,运城一带的经济就繁荣多了。因为池盐的生意,各部队或多或少的补发过一些军费,腰里有闲钱,连排军官最喜欢去镇上的半掩门子和小酒馆,中级军官则流连于城里的妓院和赌场。山里的条件艰苦,大家都变着方的往外跑,过黄河不易,那就奔运城。推牌九、抽大烟、宿妓嫖娼、做生意,唯独练兵没有感兴趣。

  温柔乡是英雄冢,过了有吃有嫖的日子,就没有人愿意回去喝玉米糊糊、睡地洞。现在不少部队都在闹,说是日本人还在百里之外,山里只要留下小部队看守阵地就行,大部队都应该拉到山外休整休整。据说这事还真被闹出了眉目,长官们正在研究方案,准备在靠近黄河渡口的地方修建补给区,就像第四集团军在茅津渡的“疗养院”那样,让山里的部队出来洗洗澡、透口气。

  中条山这边,部队苦,百姓过的比部队还要苦。第四集团军规矩严,当兵不扰民,需要什么都是掏钱来买。新来的这帮家伙就不行了,圈里的鸡、地里的菜、家里的狗,看的再严实都架不住他们惦记。这还是小事,拉夫派差才要命。部队天天要运送军粮,自己的人手不够就会要沿途的老百姓一起干。山路崎岖难行,忙上一天顶多只有两三毛钱的支差费,这点钱连二两粮食都买不到,动作慢了还得挨揍。被拉去干活的都是各家的顶梁柱,一但倒下,全家都得挨饿,老百姓怨声载道。

  茅津渡这边的渡船基本上都是保安旅的产业,曹二宝给船工们的待遇不错。比照部队的待遇,一天三顿饭,不管是玉米面还是白面,吃饱肚子肯定没问题,每隔两天还有些猪下水打打牙祭。工钱给的也足,小工一天一块五,船老大一天五块,五天一结算,绝不拖欠。其他渡口就不成了,船夫的工钱不过两毛钱一天,船老大也不过五毛,还天天拖欠。有船老大托关系想到保安旅这头干活,说是被其他部队折腾的狠了,干了三个月,一条船上五个人只拿到20多块(法币)。

  曹二宝和雅格布忧心忡忡,走了第四集团军,真是塌了半边天。新换上来的部队不仅战斗力不行,军纪也够呛。按这么下去,仗还没开打就输了一半。

  。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