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8章 今夜适合听曲_我在现代与初唐之间反复横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牛的放牛,该回家的回家。

  马厩,陈远提了水,给马儿洗澡,完事,又把草料弄了些过来。

  想着光吃草没什么意思,糖多了,又坏牙,便又各自拌了一盒酸奶。

  然后就发现,这酸奶,真特娘的是个好东西。

  长乐小丫头也就罢了,家中两个小妮子也不说了,毕竟,这个年纪的女孩子,真的很难抵挡酸奶的诱惑,喜欢,很正常,不喜欢,那才叫奇怪。

  可就连马儿都喜欢,伴着草料吃,倍儿香。

  一边吃,还一边打着响鼻,时不时,头过来蹭一蹭,亲昵得不要不要的。

  这让他觉得,他的骑术距离升级,可能也就差一盒酸奶。

  虽然迄今为止,他都没尝试过乘骑。

  搞定,回到家,简单洗了洗,饭菜也好了。

  还行。

  鱼,羊,虽然肉比菜多,但是,他还受得住。

  作业……

  昨天写过,今儿个,就不写了。

  毕竟,现在提倡双减,不补课,不考试,考试也不许报成绩。

  听听曲子不错。

  五弦琵琶,七弦古琴,这些东西,现代社会都很少见了。

  尤其五弦琵琶,看过《国乐大典》就知道,这玩意已经失传,只有岛国还有保存。

  等回头有了钱,再买架箜篌回来,卧式的,经典皇家宫廷乐器。

  《孔雀东南飞》,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

  卧箜篌这玩意,现代社会是真没了,想看都没得看。

  表演者亦不乏。

  郑愔,姜篱,虽出生新罗,可打小学的,都是汉家礼仪。

  连书法,临的都是汉字碑帖,更别说音律乐器。

  这也是当下的国际地位决定的,虽然因为时代的局限,太远的地方够不着,可周边这些国家,真就不存在什么民族特色。

  方方面面,都是跟着大唐学。

  这一点,长安城往来不绝的遣唐使,国子监经年不断的留学生,便是最好的证明。

  然后,就歇着了。

  今天一天,虽然太累的活没干,也没怎么勉强自己,却也不轻松。

  是以躺下之后,回现代,就查了点关于水稻育苗方面的资料,网上白嫖了一份水车图纸,然后订阅下载了几部小说,回来看了一会,睡觉。

  时间很快来到第二天。

  早早的,公鸡便开始打鸣,继而,清晨的宁静悄悄被打破。

  如同往常一样,二狗二虎喂马,大黑小黑赶牛放羊,女人们负责洗衣做饭,区别在于,老章带了几个人,砍树,伐竹。

  陈远骑着汗血马,旁边跟着胭脂马,路过,笑着问道:“老章,这干嘛呢,要盖房还是搭棚?”

  “不盖房也不搭棚,这不,要种稻子了吗,稻子要水,种之前要,种之后也要,所以,小人想带着做一架翻车。

  翻车可以把河里的水送到地里,这样就不用一桶一桶提,一担一担挑了。”

  相处这么些天,新主人什么性子,老章大概也清楚了,是以说起话来并不显得拘谨。

  “哦,翻车,就是那种一头在水里,一头在田边,要人力来转动的灌溉设施对吧?”

  其实陈远没见过。

  因为这东西,便是乡下,也绝迹好多年了。

  倒是那种圆形的,靠水流或者风力推着转动的水车,网上,一些景点,还能见到。

  眼下之所以能说清楚,仅仅因为昨夜找水车图纸的时候意外看见过。

  简而言之,水车,又称筒车,是翻车,也称龙骨水车,的进化版。

  翻车需要人力或者畜力驱动,始于东汉年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流传最久远,的灌溉工具。

  而水车,全自动,无需人力,始于唐朝中后期,当下还没有。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