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99章.虚则实之._摄政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绩、以及晋升渠道,再加上周尚景的暗中引导,自然就不会继续抗拒农务改革的事情,反而是会逐渐变成农务改革新政的支持者与推动者。

  这样一来,周尚景不仅是可以彻底促成农务改革新政的全面推行,化解了“周党”势力的阻力,又借机把农政大权收进了囊中,说不定还可以趁势插手户部衙门,让“周党”势力食髓知味、占尽好处。

  这就是周尚景“公私兼顾”的高明手腕,也是王保仁最敬佩周尚景的地方。

  但此时,听到周尚景“在所不惜”的表态之后,再看到周尚景的坚定神色,王保仁却是第一次发现,自己完全看不懂周尚景了。

  究竟是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让周尚景这样的态度决绝、义无反顾?竟是舍弃了他一贯以来“公私兼顾”的为官之道,宁愿是让自己陷入险地、后患无穷,也一定要放手一搏?

  王保仁原本还以为,周尚景故意在南京城内布局刁难七皇子朱和坚,只是出于抗衡皇权扩张的考虑,但现在来看,事情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皇权与臣权,总是此消彼长,时而是皇权压过臣权、时而是臣权反制皇权,但总体而言谁也离不开谁、谁也消灭不了谁,周尚景作为臣权之代表,完全不必计较一时之胜负,也完全不必为了抵抗皇权一时之扩张而放弃私利、赌上一切。

  所以,必然是周尚景敏锐察觉到了某件事情,这件事情一定是极为隐蔽,以至于王保仁完全没有发现异常,又一定是极为关键,足以影响到整个大明江山的兴衰存亡,所以才会让周尚景宁愿是承担风险、赌上一切。

  再联想到周尚景刻意针对七皇子朱和坚的种种布局,王保仁骤然间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不由是表情微变,隐约间已经想到了关键之处。

  唯有未来的明朝皇帝,才有资格影响到整个大明江山的兴衰存亡!

  难道,是周尚景对于七皇子朱和坚本人有什么非常不好的看法?

  想到这里,虽然明知道书房之中再无他人,但王保仁还是下意识的压低声音,问道:“周首辅,您难道是怀疑七皇子殿下他……”

  周尚景摇头轻叹:“王太师难道不觉得,咱们这位七皇子殿下与当年的隋炀帝杨广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吗?

  杨广最初也不是隋朝储君,当时的隋朝储君乃是他的嫡兄杨勇,此人性格宽仁、直率坦诚,虽然也存在一些缺陷,但如果耐心调教一番,也依然有机会成为一代明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素质不错的储君,却是屡屡遭到隋文帝的责罚与厌恶,这里面自然是免不了杨广的背刺与陷害……

  与此同时,杨广则是生活俭约朴素,恭敬对待朝臣,礼节极其谦卑,在隋朝诸位皇子之中风评最佳,逐渐成为了隋文帝最喜爱、最器重的皇子,然后他就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