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0章 最好都‘病’了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章最好都‘病’了

  秋收方过,半个月前还郁郁葱葱的田野,此刻已尽显萧瑟。

  一年的辛苦劳作结束,百姓也终于迎来了一年当中,最舒适的一段时光。

  将今年的收获带回家中,留够过冬所需,将其与部分卖给粮商,再把买粮所得的钱藏在家里的地窖,关中百姓,便已做好了迎接冬天的所有准备。

  而百姓得以安歇,身为天子的刘邦,却并没有得到休息的机会、

  在刘盈即将举行得以监国后,长安朝堂第一次朝议的前一天,在长安议论纷纷,朝臣百官在私下争相讨论‘如何整修郑国渠’的具体方案之时,自长安出发的刘邦大军,也终是磨磨蹭蹭抵达了长安以东近百里的新丰邑。

  似乎在后世人看来,这样的行军速度有些慢的离奇。

  ——太上皇刘煓举丧之日,刘盈、吕雉一行自新丰回转长安,可是早上出发,晚上就到了的!

  至于刘邦前些时日,于新丰得到‘傅宽厉兵秣马,似有异动’的消息时,更是只用了不到四个时辰,便从新丰奔回了长安。

  按理来说,长安到新丰,不过百余里的距离,便是常人徒步走,也不过一昼,五六时辰的功夫。

  但在冷兵器时代,一个人、一群人出行,和一支十万数量级的大军出征,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单独出门,或是一行人结伴出行,那自然是不管不顾,往前走就是。

  但大军出行,尤其是天子刘邦御驾亲征的大军,从国都长安出征,规矩自然也就多了许多。

  为了避免队伍脱节,队伍前端要控制速度吧?

  为避免发生骚乱,各部校尉之间,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吧?

  再加上必要的外围戒备、阵列队形保持,以及自出发时起,沿途源源不断出现,自带干粮加入队伍的‘忠义之士’,大军的推进速度,自然也就慢了下来。

  从长安到新丰,原本只须五到七个时辰的路程,便也就耗费了足一昼一夜。

  大军抵达新丰一带,刘邦也并未着急行军,而是下令全军原地休整,并吩咐太尉周勃、车骑将军靳歙、右相国郦商三人,将那些自发前来,加入大军的忠义之士妥善安置。

  而刘邦自己,则是来到了为了新丰以南数里处,那座刚建成不足月,此时屹立于万年山下的太庙。

  ——太上皇刘煓,已经在近一个月之前下葬。

  如今,刘邦率大军御驾亲征,沿途路过万年山,自也是应当祭奠一下亡父,以祈求刘煓在天之灵的庇佑。

  只不过,出乎周勃、樊哙等元从老臣意料的是:此次祭祖告庙,刘邦却并没有让人陪同······

  ·

  “陛下。”

  在走入太庙约莫半刻之后,刘邦那遍布泪痕的面庞,便再次出现在了于庙外恭候的周勃面前。

  待刘邦走上前,看清刘邦仍旧泛红的眼眶,以及面上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