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6章 要杀要剐,悉听尊便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6章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如何?”

  “近些时日,至上林附近窥伺之功侯家仆,可少了些?”

  长安城西南百里,上林苑,少府作坊区域外。

  看着眼前这片由高二丈、厚八尺,长宽各百丈的高墙围起,且墙上、墙外都有进军把守的‘工业区’,刘盈满意的点点头,嘴上不忘调侃着身旁的阳城延。

  听闻刘盈此言,阳城延也是自然地笑着低下头,对刘盈稍一拱手。

  “此事,还当谢陛下雷厉风行,调禁军驻守此处,方使臣,可稍得两日安眠······”

  听着这君臣二人,在这人迹罕至的作坊区外打起哑谜,躬身立于二人侧后方的上林令杨离,也不由发出一声低微的感叹。

  作为汉少府历史上第一个机密项目——吴东盐田项目的第一责任人,杨离对于类似的事,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

  或许在常人看来,朝堂,尤其是少府这样的敏感部门,将一块开阔地围起来,做一些明显不能为外人道的事,显然是再正常不过。

  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人,对于这样的‘禁区’,都必然会主动远离,以免沾染上麻烦。

  但对于那些身份显赫,尤其是有官方背景,乃至于元勋功侯背景的人而言,这样的政府‘禁区’,却好像一块软糯的米糕,任谁都能咬上一口。

  就说前些年,杨离带着十几个少府匠人,以及百十来位官奴壮劳力、近百人的武装,在吴国东部沿海地区,开了几十顷盐田。

  结果可倒好——杨离这边盐田都还没挖出来,封国在吴、楚地区的功侯贵勋,就差没把盐田附近郡县渗透成筛子!

  在盐田挖成,并开始引海水晒盐时,吴国至函谷关的直道之上,更是莫名其妙多出了上百道‘收费站’!

  而且这些‘收费站’,一不拦商贾,二不查罪犯,就盯着少府运粮队,碰上就是软硬兼施,不咬块肉下来就决不罢休!

  为了弄清这些‘收费站’,究竟是不是出自天子刘盈,亦或是太后吕雉之手,杨离愣是吴东盐田滞留了近一年,数百道书信、奏报入雪花般送往长安。

  到去年年中,吴东盐田晒出的第一批盐,在滞留吴地一年之后,才终于顺利送入关中,被归入少府内帑。

  而这十几万石粗盐,自吴东送到函谷关的这段路途,却让杨离付出了一个副手、一个远房表亲,近十个属从,数十随行护卫,以及上百条人命的代价······

  在杨离调回长安之后,也是第一时间被朝堂群起而攻,类似‘中饱私囊’‘悖逆枉上’之类的大帽,也将杨离的头顶扣的‘寸土不留’。

  若非天子刘盈暗中拉了一把,又恰逢少府阳城延受封为侯,风头正盛,只怕单就一个‘吴东盐田’,就要让杨离万劫不复,甚至性命难保······

  “唉····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