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7章 老啦~都老啦······_大汉第一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7章老啦~都老啦······

  庸城之战暂歇,双方各自敛回兵力,当日明昼,竟无战事发生。

  淮南叛军那边,英布一觉睡到了黄昏前后,待淮南将帅都有些心生不安之时,才终于下达了‘中帐议事’的军令;

  庸城这边,郦商、王陵,乃至平阳侯曹参在内的汉军将帅,则是在刘盈的带头下,于上午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便也各自散去休息了。

  但与气氛凝重,甚至隐隐有些趋于绝望的淮南‘大营’所不同的是:庸城内的这场军议,却在一片喜悦中宣告结束。

  至于原因······

  ·

  汉十一年秋八月辛卯(二十八),淮水彼岸。

  随着太阳缓缓自西方落下,夜幕,也悄然撒在了淮南的大地之上。

  结束秋收、在田间收集杂草秸秆的老幼妇孺,也都早早回到了家中,舒坦的喝下了半碗粟米粥,旋即在家人的陪伴中沉沉睡下。

  淮南王英布举国而出,自也使得淮南国内的守备力量,处于非常薄弱的状态。

  原本还能有千八百人驻守的县丞,此刻已尽是只得老弱之卒百十人;本还能凑出几百青壮的乡村寨里,更是基本看不见几道年轻的面庞。

  最要命的是:就连各地的地方官员,都在英布起兵之后‘鸡犬升天’,以县令升校尉、郡守升都尉的规格连升数级,成为了英布麾下的‘大将’。

  在靠近淮南国都六邑的区域,甚至出现了‘原本只是个百石佐吏,却一朝得以腰系将印’的神话事件!

  国内守备力量薄弱,又没有足够的官吏主事,自然是让淮南各地,尤其是淮南北方边界,与淮阳郡,以及楚国接壤的淮南北国界周围,不敢有片刻放松警惕。

  ——淮南国都六安,自英布大军开拔之日起,便日日宵禁至今!

  六安周遭百里区域,更是云集了淮南国最后的一点家底——数万或因年老、或因病残而退伍归乡的‘老壮’,以及数千年不足十五的少年郎。

  如此令人‘瞠目惊舌’的守备力量,淮南国本土纵是没有能力出征,自保也当是不在话下。

  但让所有淮南国留守官员、将领,乃至于英布本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此刻,就在天黑前的这一瞬间,淮水南岸不过五里、于庸城直线距离不超过二百里的地方,却悄然出现了一道身着汉军军袍,发束老秦簪的武卒!

  就见武卒悄悄从先前藏身的山窝中走出,鬼鬼祟祟转了好大一圈,才回过身,对身后的山坳打了个嘹亮的口哨。

  而后,便是一道又一道同样打扮的身影、一队又一队装备精良的关中武卒,从山坳中涌出,沿着淮水,继续向东走去。

  若是英布本人在此,就会发现:在这支队伍稍靠后的位置,一张熟悉无比的面庞,正小声同一旁的人说着些什么。

  且无论是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