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章 土地兼并之风_大唐逍遥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柴,但此刻每人的脸上又都洋溢着笑容,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的简单。

  “小郎君你家中是作何营生的?乃父有子如此当可足慰平生啊!”“老阿公过赞了,小人家中开了几间酒肆过活,小人心中有一疑惑不知当讲不当讲。”

  “茶余饭后,本就闲谈,小郎君尽管问来!”

  “小人在长安日久,也知晓一些朝廷的国策,自屯田制行使以来,百姓家中但凡有男丁入伍,便可得良田百亩耕种,如此养活一家老小应该不成问题,但小人今日看坊内诸多人以卖劳力过活,这其中缘由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太阿爷一听李瑁询问的是屯田事宜,当即就脸色大变的充满了怒意,之后更是连连用手中的木拐把地面杵的嘭嘭发响。

  “呵呵……五百亩良田,若小郎君在百年前,有此一问,那老朽肯定举双手夸赞朝廷所行的善政了,可如今时光流转,政策还是那个政策,但里面的味道却早以大不相同了。”

  “太阿爷此话何意?难不成好好的善政,在短短百年间就变成了恶政!”

  “自然如此,小郎君可知百年间人丁增长,良田却不会跟着加多啊!而大唐朝廷的勋贵们犹如雨后春笋那长势更是节节攀升,圣人今日赏一千亩,明日又加几万亩,你说这田地还有多少能到在百姓的手中啊!”

  “这……居小人所知,唐律所定,凡田地有契在手外人不可相夺啊,难道那些勋贵们竟敢无视大唐律法强行掠夺百姓家中田地不成?”

  李瑁问出这个疑虑后,也是一下激动的不由站起身来,但看到周围投来的惊愕目光,他才意识到自己有点入戏太深,真把自个儿,当成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大唐十八皇子了。

  于是在尴尬的点了几下头后,便又重新坐回了木桩上。“小郎君,不必如此情绪激愤,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大老爷,自然不敢明着抢夺百姓良田,但这一耍起手段来,那才真叫让你有理没处说啊!小郎君,你出生富贵,想来是不大懂田地头的那些营生了,土地他是不会自个长出庄家来的,这春种秋收也没你们书本上写的那么容易……”

  “这个……这个小人家中有米铺,也大致了解一些,土地除了要呕肥滋养外,也需庄家汉翻地,除草,驱虫,浇水灌溉等。”李瑁说完有些惭愧的朝太阿爷笑了笑。

  “对咯,看来小郎君你也不是那纸上谈兵空乏之人,不过小郎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朝廷看似封赏了五百亩良田,恩比天高,但就如小郎君所言,这翻地的耕牛,除草的锄头,还有区肥的农家肥,百姓们又从哪里寻来!他们可曾想过吗?”

  “这个……小人也还真未细想过,望太阿爷不吝赐教!”

  “有甚可赐教的,百姓无肥,无种,无耕牛,这地赏再多也无法长久守住的,你借牛要银钱,借铁器也要银钱,好不容易赶上个丰收年还了利钱也所剩无几了,如此年复一年总会倒霉赶上那么个水灾,旱灾,虫害……他们这些好汉子之前哪个不是在精心的侍弄自家田土来着,可到头来拿命拼来的土地还不是一亩亩全被大户收走了……”

  “明白了,全明白了,说到底还是老百姓扛风险能力低,加之权贵们兼并之风日涨,所以所谓的囤田封赏到最后就是画饼充饥,一纸空谈罢了,只不过这张饼画了上百年才显露出它的虚无来。太阿爷,小的今日听君一席话,当真胜读十年书啊!”

  “哈哈……些许生活小道,郎君若能从中感悟良多,那也是小郎君您自己的本领了,老朽老了,余世无多,可怜的还是他们这些小后生啊,老朽断言此症结尚若朝挺一直不加以整改,那么不出三十载大唐盛世将顷刻塌陷……太祖曾言:水可载舟亦可覆也。”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