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章 新的会议,激烈交锋_大明枭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汶上县通倭该不该审、如何审的会议再次召开了。但数日之隔,一室之内,气氛已大不相同。原本可以拍堂定音的人,从张居正换成了杨顺,他坐在正中的大堂前,满脸的肃穆,目光灼灼,笼罩着整个大堂,向坐在两侧案前的官员们一一扫视过去。路楷身子十分放松地斜靠在右排案首的椅子上,按理来说,区区一个知府不该坐在那里,但他仍是坐了,一只手搁在案上,几根手指还在轮番轻轻叩着案面。什么叫官场?一旦为官,出则排场,入讲“气场”,所谓官场。山东一些与会官员即便不清楚今天到底要议什么,但一个个都感受到大堂那积压着的沉闷的气场!今天恐怕不能平静收场了?一双双目光都不禁望向坐在左排案首的张居正。除掉巡抚杨顺,这里属他的职位最高。张居正还是那个张居正,身子直直地坐在那里,即便天塌下来,也是一副泰山压于顶而色不变的样子,但稍一细看便能看出,也就几天的功夫,他的面容憔悴了许多。左排往下,依次是提刑按察使田玉生,都指挥使赵云安,以及被杨顺刻意叫过来的指挥佥事俞咨皋。而在右排往下,是更不该设座的汶上县知县毕剑。一个路楷,毕竟是知府,身上还兼着更高的职务,坐在右排案首多少能找些借口编排过去。但将毕剑也放到右排,刚好和左排三司对着坐,纯粹就是恶心人了。赵云安明显很介意。或者说,是刻意表现出来的介意。他目光沉重地望着对面的毕剑,然后偏头看向杨顺,“省里议事,依照旧例,县官只有站着旁听的份,今日破例设座,还坐在右案,不知是何道理,请巡抚大人明示。”

  “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案子是出在汶上县的。我们这些人官职虽高,若论对案子的了解,倒不如他一个知县。设座也是为更好地审理案情,何况赵大人和俞大人也在,按理说,这案子是山东的政务,军中的人不该在场,但为案情,我也破例照许。这番解释,不知赵大人可还满意?”

  杨顺开口了,目光却不看赵云安,而是望向前方的堂外。分明是目中无人,不将赵云安放在眼里。赵云安气闷,他总不能因为一个知县,就耍性子带着俞咨皋离开大堂,只好忍下这番敲打,“巡抚大人句句为公,下官佩服。”

  “些许小事,议事吧。”

  与会的官员们也都坐正了身子,眼观鼻,鼻观心,耳朵却竖得挺直。杨顺:“事非经历不知难。一个山东,不到一年的时间,倒下去两个巡抚,一个布政使,两个知府,还有数个知县,前有邹平县通倭,后有蓬莱县通倭,接着又是汶上县通倭。山东并非倭寇频繁之地,却还是闹出这些事。我说句不中听的话,比我们倭患更严重的省份都不出事,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