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3章 两汉得失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3章两汉得失

  得闻刘备今下状况,霍峻多有忧愁。

  霍峻与杜度聊了几句,则与张飞、王粲等人入阁,等候刘备归来。

  少顷,刘备在侍从的搀扶下,缓缓坐到榻上,喝上几口参汤,以为滋补气血,缓以养身。

  身体稍微舒缓了些许,刘备环顾众人,问道:“诸君为智谋之士,今朕心间有一疑虑,不知能否为朕解之?”

  “我等当知无不言!”众人道。

  刘备将毛毯盖住腹部,说道:“汉有两世,何以中汉不如前汉强盛?”

  “这~”

  刘备赞叹不已,说道:“朕与君相知二十余载,本以为尽知君之才略,不料尚有不知之处。出则亡敌国,纵横天下;入则知兴替,齐治百姓。出将入相,舍君之外,何人能及!”

  至于为何有大批流民,则与西汉缺乏治理经验有关,因初次统一天下,中原凋敝,为了迅速复兴,西汉不限制土地兼并。

  且在二帝时期,东汉党争达到高潮,外戚、宦官、士人三股势力互相交错,其矛盾最终在灵帝死后爆发。

  “至于前汉,臣以为纵无王莽,前汉亦会覆没流民之手。”

  邑陵制度,本是刘邦强干弱枝的手段,不料到中期成为打压豪强的工具,算是阴差阳错。

  左右文武齐刷刷而拜,高呼道。

  “中汉虽有黄巾之乱,西羌乱境。但与国而言,声威尚在,地方臣服。如灵帝圣明,择贤治国,未必不能存续中汉。且若非灵帝择嗣君有失,何以有何进、董卓之乱?代出明君,中汉尚有存续之希冀。”

  西汉的灭亡问题,光武帝刘秀岂会不知?

  冬小麦的广泛种植,得以养活大量关东的人口。而后长江流域被开发,所能容纳的百姓也就更多。

  因以上二者,东汉亡于农民起义的上限被提高。但因关东豪强、士族膨胀,皇帝幼亡,其因党争而亡的概率更大。

  关西与关东的割裂,人尽皆知。如关东士人屡次希望弃凉,加上打压关西武人的政治地位,岂能不遭凉人的反噬。

  秦统治时间太短,根本无法给西汉太多的经验教训。

  霍峻略有深沉,说道:“陛下,秦人亡国,前汉鉴之;前汉覆没,中汉改之;中汉失国,季汉不可哀之而不鉴之。”

  当流民问题威胁到大汉时,西汉君臣虽有想法,但受迫彼时之形势,无法着手解决。

  经文、景、武三代努力,封国势力消亡,取而代之则是外患匈奴。后来匈奴难以为患,及至昭、宣、元三帝时,流民则成为大汉最大的问题。

  “不准!”

  “陛下,那糜后呢?”王粲试探下问道。

  “昔商鞅改旧制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脩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季汉兴国而北伐,当从循商君之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