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9章 北伐之议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窄的襄樊区域之内,与北魏抢夺那一个个襄樊防线中的营垒,陷入噩梦般的填线作战。

  相反,刘备出兵江淮,寿春虽是坚固,但至少腾挪空间较大,毕竟寿春仅是位于淮水西北角,在广袤的东北地区,有不少的发挥空间。

  且从后世成功的经验来看,不论是刘裕北伐,或是徐达伐元,大多是从青徐找到突破口。当然南汉北魏的状况与这两个案例的背景不一样,但北伐总归要努力尝试。

  顿了顿,霍峻为刘备分析,说道:“大王,寿春为中原之固,若寿春可得,大王可率舟舸入淮水,上策破寿春,兵向许昌,直指中原腹地;中策兵向徐州,舟舸入泗水,克下邳,走陆路至琅琊,越岘山,席卷青徐,连通徐淮。”

  “下策,若难胜曹贼,可借舟舸之利,撤离江淮,固守合肥、六安。如此用兵,借用舟舸,粮草转运,辎重不缺,进退有度,当从容不迫。”

  自霍峻攻略合肥之后,鲁肃、蒋济经略江淮已有五六年之久,从长江入淮水最重要的邗沟与肥水运河皆被疏通,在江北开垦的荒田早已成为熟地。加之江淮背靠荆楚、江东,舟舸运送粮草,从江淮进军已是可行。

  “霍督兵者之言实乃高见,大王当可从之。”

  诸葛亮持扇拱手,说道:“曹操暴虐,前讨徐州,屠民于泗水,家乡子弟无不念父兄之恨,亡碑孤坟尤在。而大王不畏兵寡,救民于水火,能得人心。”

  “今大王趋兵入徐淮,百姓无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献粮出力以助王师。望大王深思明理,不可草率出兵。”

  庞统叙述太过宏观,而霍峻、诸葛亮却能从战术、民心上论述二者利弊,这让刘备更倾向于从徐淮进军。

  其一,如霍峻所说,打襄樊容易陷入攻防战。三、四万的兵力,凭借地势、营垒足够榨干南汉的兵力。南汉能赢下汉中之战,便是利用自己防守方的优势。

  其二,他在徐淮奋斗几年,手下文武也多有徐淮人士,对于徐淮有不一样的感情。

  其三,诸葛亮从民心角度上的分析多有道理,攻打一个地方,当是打击敌寇的薄弱处。

  如今虽然距离曹操屠杀徐州百姓已过去二十年,但不代表徐州百姓忘记了这件事。如诸葛亮所言‘亡碑孤坟尤在,家乡子弟无不念父兄之恨。’民心不可不用。

  “大王!”

  庞统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刘备抬手打断。

  刘备可不似袁绍,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作为出身北地的他,做了决定便不后悔,大不了继续努力。

  决断一番,刘备捋着胡须,说道:“得闻诸卿高见,孤多有裨益。经略巴蜀,为长久之计,当缓缓图之;兵出襄樊,则与曹操针锋相对,狭路而争,此不利我南军。”

  “兵进淮水,地形宽阔,利于机动,淮水运粮便捷。今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