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章 定功风波_大明元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个跟他不对付的官员,又赐了尚方剑确保权威。

  但朱翊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如果到了这个程度你还不能有所表现,那他的态度就会出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认为你就是个废物,是罪魁祸首,非要整得你身败名裂不可——魏学曾是如此,早前的张居正又何尝不是如此?这其实都跟朱翊钧的性格有关。

  然而事实上,魏学曾任事勤劳,后来获得成功的灌城招降的计策,本也是他的建议。等到奏捷时,朱翊钧召见时任大学士赵志皋、张位,二人都极力为魏学曾辩解,兵部尚书石星等朝臣也多称魏学曾无罪。

  乃至于此前曾经上疏弹劾魏学曾的监军御史梅国桢也上疏说:“魏学曾应变稍慢,臣请求责备诸将是要振奋士气,而逮捕魏学曾的命令,发自臣的上疏,臣深感悔恨。魏学曾不获昭雪,臣将受到万世的讥刺。”

  文官如此,武将呢?李如松这个耿直的辽东汉子直截了当地说:“魏学曾被捕时,三军将士泪如雨下。”

  甚至接替魏学曾三边总督的叶梦熊也将功劳归于魏学曾。朱翊钧开始都不肯听,直到后来才恢复魏学曾的官职。

  总而言之,魏学曾水平还是有的,就是应变不那么快,做决定有些犹豫,这可能有些像三国时期的陈宫,所谓“陈宫有智迟”是也。

  高务实之所以有些担忧,也在于这个“迟”字,他就是生怕魏学曾拖拖拉拉拿不定主意,虽然自己帮他把最难的宁夏主战场搞定了,可就怕到时候明明只剩个庄浪卫,他还一下子想强攻、一下子想招降,那就坏菜了。因为朝廷现在的关键不在于打不赢,而在于没钱,拖不起。

  现在好了,李如松这家伙初生牛犊不怕虎,上去玩了个乱拳打死老师傅,也算是一力破十会。这么一来,直接把庄浪卫的事情搞定不说,甚至连松山、西宁的问题也跟着解决了,简直完美。

  不过,高务实没有料到的是,他觉得完美的一场仗,传到朝廷之后居然惹出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来。

  打胜仗居然还能闹出风波?什么风波?

  这风波就是论功。

  李如松本人的功劳是没得跑的,这一点不论哪方都没有异议。心学派肯定力推他是此战武将第一功,但实学派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怎么提意见呢?总不好把首功算到脱脱和伊勒都齐身上去吧?

  就算他俩是高务实派出去的人,也很可能只听高务实的指挥,但这两位毕竟是蒙古人,而且不是归化(指投身大明)蒙古人。因此如果把首功算到他俩头上,那大明天朝的面子往哪摆?

  武将第一功轻易可断,但文官第一功就出了大问题了。

  京中的实学派高层内部都起了争执,有人认为:不管是李如松还是脱脱、伊勒都齐,都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