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1.第五百三十一章问题(上)_明末皇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还要花费数倍的代价去东南搞重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中的名言完美诠释了商贾们的心态,若非有大利可图,否则谁会甘心南下,这一点,朱慈炯即便贵为九五至尊都没有办法勉强或是强令,除非他愿意开出足以让商贾前去重建的利益,当然,这一点朱慈炯肯定不愿意。

  三大工程实在是太浩大了,古往今来即便是秦始皇和隋炀帝都没有这么大魄力或是财力去支撑三大工程的巨额消耗,前者修皇陵、建长城、铸兵马俑、开运河乃至三征高丽动用的民夫不过一二百万,即便如此都拖垮了两大皇朝,更不用说圣武朝三大工程总计动用的劳工近千万计了。

  朱慈炯很会赚银子,这一点乃是朝野共识,但朱慈炯自家知道自家的帐,如今三大工程加上军费开支每年耗费的国库银预算超过两亿五千万两!按照目前的国库收入计算已经是入不敷出,若非朱慈炯这几年间通过战争、勒索等手段让内库具有足够的储备金,加上盐政和矿政改革,近似于寅吃卯粮的方式来收集财富,圣武朝根本不可能将三大工程同时立项上马,否则必然会将整个大明再一次拖入财政困境当中。

  当然要解决也不是没有办法,朱慈炯可以恢复徭役制度,不过他要是这么做,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皇室声望不说跌落谷底,也必然大受打击,这种蠢事朱慈炯当然不屑为之,民心永远都是一个皇朝的立身之本,为了建设而失去民心,他岂不是成了隋炀帝?开凿造福后世万年的大运河的同时也将大隋这条船给凿沉了……

  第二个办法是让银行大发纸币,如今银行的纸币发行已经初见成效,民间对于纸币的抵触随着内阁下达的金融条例已经渐渐减到了最低点,不但拒收纸币的商贾会受到严惩,即便税收也对纸币放开优惠。

  银行发行的一元纸币相当于市面上还在流通的铜钱一百文,十元纸币相当于一两银子,百元则相当于一两金子,货币改革已朱慈炯没有刻意去做,但因为银行的存在已经完全改变,以前一斤换算是十六两,现在则是整数十两,银对铜钱的换算比例一直不稳定,但现在也已经确定为一比一千。

  百姓缴纳赋税,一两银子计算,如果持现银缴纳则该缴多少就是多少,但若是持纸币缴纳,则只需交九元纸币,等于为了纸币的推行,生生将税收降低了一成!

  这也算是圣武朝开了历史之先河,历代税收尽多苛捐杂税,官府乃至朝廷能将盘剥与苛捐杂税降到最低点都算是够有良心的了,什么时候减免过本就应该缴纳的人头税和土地税?

  百姓嘛,能节省一文钱都是好的,也正因如此,经历过一开始的观望、质疑、忐忑以后,现如今通过现银缴纳赋税的百姓越来越少,甚至于市面上的交易,如今也是以纸币占据了主导位置,大明新币正在日渐坚挺,比起朱慈炯一开始的预期不知道提早了多少年……

  喜欢明末皇太子请大家收藏:明末皇太子20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