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0章 杨先生和帝国集团要在国内大规模投_夺舍了植物人,我成了全球首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他和帝国集团着想。

  “大家有什么意见?”

  “老板,关于国内经商环境,我觉得要慎重。”

  马世民说道。

  他担心还是经商环境,觉得投资可能会打水漂。

  杨铭则是笑道:“国内经商环境,当然没有发达国家的好。这里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利弊差不多。但是,国内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这方面。

  杨铭已经和他们提过两次。

  按照现在国内人工工资来算,平均月薪二三十RMB算,即使按照和港币的汇率来算,那也就是八十到一百港币左右。

  现在香江最低工资都有上千港币,高的两三千。

  这样一算下来,这两个地方人工成本相差真的非常大。

  除此之外,早期国内在招商引资这方面,为了吸引到更多外资投资,税收方面几乎是免掉的。

  而且,越大的公司,国内越是重视,越是保护得很好。

  也就是说,像马世民等人担心的经商环境,其实根本不用担心。

  他们不过是对于国内环境不了解,才会那样而已。

  “人工成本,国内优势非常大。”

  这一点上,马世民等人也是认可的。

  现在国内平均工资还是太低的,和香江,东洋,湾湾,甚至,欧美方面根本无法相比。

  “第二,税收优惠,我们越早投资,税收优惠越大。”

  “第三,占地。”

  杨铭并没有说囤地。

  因为如果只是囤地,他完全可以像李加城那样,不用投资什么产业,直接以帝国集团旗下公司的名誉囤地就行。

  但是,杨铭说的是占地。

  先把好的地方占下来,投资自己的产业,带动周边的发展,未来这些地皮再可以拿出来进行开发。

  所以,这一点上,杨铭的优势远远超出李加城。

  最关键现在拿地,占地,真的太便宜了。

  甚至,早期像鹏城,甚至莞城,可能都会免费提供不少地方给那些外资企业,只是里面涉及到一个使用权时间和税收问题而已。

  “第四,产业布局。如果我猜测没问题,国外的产业转移,很快会把产业链转移到国内,特别是粤省等地。”

  产业链转移,这是不可避免的。

  其中,主要来自东洋,高丽,湾湾,甚至香江的产业链转移。

  为什么要转移?

  其中,就是和人工成本有很大关系。

  那些大量需要用到人力的制造业,最早都会转移到珠三角。

  最早是香江的转移过去。

  然后是湾湾的专业过去。

  接下来是高丽和东洋的转移过来。

  甚至到欧美的许多制造业专业过来。

  历史上,后来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富土康就出现在鹏城。

  其中,对于产业链转移来说,富土康只是一个代表,一个缩影,更多这种代工厂出现在国内,就是因为产业链转移以及人口优势和人口成本优势。

  那为什么印毒阿三也那么多人口,为什么没有转移到那边?

  还有,南洋那边的人口也很大,工资也不多,为什么没有转移过去?

  其实,这里面又涉及到地理位置,还有国内经商环境等等。

  事实上,杨铭前世经历的那个时代,也就是他在香江读书的时候,那个时候,国内许多产业链已经开始往南洋转移了。

  这也是无法避免的趋势。

  现在的国内,正是开始出现产业链转移前的时候。

  马世民惊讶。

  韦理等人听完更是惊讶。

  还有周恺萱,林秀芝,西角友宏等人,他们都没想到老板懂得远远超过他们想象。

  如果一开始杨铭没有解释,他们可能不明白。

  但是,此时,西角友宏等人深刻体会到杨先生在布局方面的厉害,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当年东洋,甚至,高丽的制造业发展,其实也是和欧美的产业转移到这两个地方,以及M国对于东洋,高丽的扶持有非常大的关系。

  也就是说,如今又要开始出现产业转移了。

  包括东洋的许多制造业,可能都会转移到国内。

  爆更第一章!

  求订阅!!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