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卖疯了】_台湾娱乐197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铃声又响起来了,这次却是顾嘉辉打来的。

  “王生啊,你可把我们瞒得好苦。”顾嘉辉一通电话就数落起来。

  王梓钧笑道:“顾先生,我也是摸着石子过河,谁知道粤语歌能不能成功?”

  “这倒是,谁能料到粤语歌这么受欢迎?”顾嘉辉附和道。╔╗

  历史上《七十二家访》的粤语对话也是整整考虑了一个晚上,才决定用粤语方言的;第一首爆红的粤语歌《啼笑姻缘》就是顾嘉辉作曲,可是当时他也nòng得战战兢兢,生怕观众会觉得粤语歌土。

  顾嘉辉夸赞道:“王生真是奇才,想不到对粤语这么jīng通。”

  创作粤语歌,确实要对粤语jīng通才行,至少得nòng明白粤语的九个声调变换,否则唱出来不仅旋律不对,连意思都会改变。

  比如50年代“好彩”香烟广告,创作广告歌的人不jīng通粤语,结果“新鲜来自美国”一唱出来就成了“神仙美国来”。诸如此类的笑话,当时闹了不少,后来才出现了一批包括顾嘉辉在内的广告歌高手。

  而顾嘉辉此时亦是粤语歌的翘楚,不过他创作的都是广告歌。比如《京都念慈庵川贝枇杷膏》、《菊花牌rǔ胶漆》、《恒生银行》、《快洁洗粉》等等商品,直到多年以后,它们的广告歌一些老人还能熟记。

  只是,顾嘉辉从没想过用粤语唱流行曲,因为固有观念里,粤语是“土”、“低级”的代表词,和流行、时尚完全不沾边。╔╗

  王梓钧道:“顾先生可别这么说,我对粤语的了解可比不上香港的本土乐人。”

  顾嘉辉说:“不,我们虽然熟悉,可从没想过粤语歌能流行起来。王生是发人之所未想。”

  王梓钧哈哈笑道:“顾先生太抬举我了。当局者mí,旁观者清,人长期接触的东西往往会忽略,正因为我不是生活在香港,所以才误打误撞而已。”

  “王生,你听我说,”顾嘉辉激动地说,“我前几天和好朋友黄沾聊过,我们一致认为,《千千阙歌》这张唱片的作者,为香港音乐打开了一道奇异的大mén。大mén的另一边,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宗师。”

  “呵呵,不敢当。”王梓钧打着哈哈,却被顾嘉辉的溢美之词说得心cháo澎湃。

  “王生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出来喝喝茶?”顾嘉辉问,他此时已经完全没有去年见到王梓钧时的轻视。

  “好啊,那就明天吧。╔╗”王梓钧道。

  ……

  果然如王梓钧所料,第二天各大报纸的头版都是在报道香港第一张粤语唱片的诞生。由于有王梓钧在电台将近两个星期的酝酿,加上词曲都属经典,因此这张专辑比历史上第一首粤语歌传唱的速度、范围都要大得多。

  著名作词人黄沾撰稿写道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