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14章 战争与和平_秦时:剑问明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相较于原来的燕国来说少了太多太多,但若是有更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以此三万精锐为核心,只要召集燕地青壮,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组成一支规模超过十万人的大军,而一支十万人的大军,除非是造反,已经能够应对来自北方草原狼族的威胁了。

  而随着荀况带领一众儒家弟子来到燕地,并在杨明的游说之下出任礼部长史,官学以及初级的科举制也已经推行开来。

  在燕地的权利构建中,杨明所采取的策略是抓核心权利,放弃边角权利,将秦人、燕人以及前来燕地谋取出路的之诸子百家的弟子纳入到新的统治体系之中。

  六部之中,兵部所代表的兵权,为秦人所掌握,户部之中的税赋征集权利也被秦人所掌握,而户部的其它权力,比如户口田籍的管理等方面的权力,则由燕人或是诸子百家的弟子所掌握。

  以荀况为核心的礼部虽然掌控着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力,但掌管官吏职位任免权的吏部则全是秦人,礼部与吏部之间的平衡体系被杨明搭建起来。

  在刑部之中,杨明用的更多的则是燕地之人,因为这些人更熟悉燕地的习俗,但刑部之中最核心的部门巡察司,杨明却将其交给刘季掌管,其中自然也有着另外一篇文章。

  在燕地新的权力游戏中,杨明在收权的同时,也在不断分权,他从未想过将所有的权力都抓在手中,他正在尝试着以自己超越这个时代的见识去构建一套谈不上更完美,但却相对完美的制度。

  只不过,制度的搭建十分容易,但在运行的过程中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谓完美,只能存在于竹简之中,在现实中……

  此刻,摆在杨明面前的就是一件由刘季的巡察司传回来的一道竹简,上面记载了一件事情,一个负责征收易县地区税赋的官吏为图省事,直接将易县诸区的征税公务给承包出去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已经就能得到不少的回扣的,而那些得到收税权的人,则会在征税的过程中做出各种手脚以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汇报。

  最终的结果是,易县送到蓟城的赋税并没有减少,但易县的百姓却多缴纳了三成的赋税。

  “治国易,治人心难啊。”杨明看着手中的竹简,对大厅中的荀况说道。

  “人性之复杂,本就难以把握,易县之事固然令人不齿,但能够及时发现,不也正说明了巡察司存在的必要吗?”知晓易县发生了什么的荀况道。

  来到燕地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对于燕地的变化,荀况不仅是看在眼中,更是亲身参与其中,那繁复而又环环相扣的各种施政之策,让荀况看的是叹为观止,只觉得自己此次的燕地之行实在是不亏。

  “既然不能根除,那就去约束,不过这还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杨明道。

  “真的有所谓的根本方法吗?”荀况问道。

  诸子百家之中,对于社会秩序的构建,各家祖师所设想的方案不少,但每一种都有问题,哪有所谓的方法

  “还是有的,一切制度的构建还要落在……”杨明说话间却停了下来,不能再说了。

  “对了,秦军已经攻向韩魏了,这个天下又要热闹了。”杨明主动错开话题道。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