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84章 卫王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中最让秦琅关注的还是军队,原先除了亲事和帐内两府外,诸侯藩国还允许拥有卫队,按级别拥有一到三军,数量为一到三千人不等。

  而这次李世民直接把这封国的卫队给罢了,只保留了帐内和亲事这两个卫队,数量为九百,加上各级军官以及一些有品级的执仗亲事等,其实刚好一千人。

  但这一千人只是一个限额,实际上两府卫队要由诸侯自己招募自己养,朝廷完全不管了。

  还有一个很大的调整,那就是府、国两套诸侯属国,朝廷把国官系统,直接纳入了朝廷体系,实际上只让诸侯们自己征辟府官,而封国的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等这些有视品的,全由朝廷吏部选派,诸侯可以自己举荐,但决定权在吏部。

  这实际上是先狠砍了诸侯们军事上一刀,然后又在行政上又开了一刀。

  最后还特让御史台于每个世封功臣的封地派驻巡察御史一员,负责考核官吏,督查诉讼等。各道常平司则还于各世封州派转运使一员,负责税赋征缴等。

  皇帝对世封都督和刺史,收走了不少权力。

  不过食封地三分之一税赋这条,却没改变,这是给诸侯们最大的经济权益。

  四十八位世封之臣,朝廷一次性确定了四十八个封国,宗室王封地为王国,功臣封地为公国。

  二十四位功臣皆令就藩,而二十四位宗室,则暂时只令七位亲王就藩,本来是八位,李世民最终还是没舍得让魏王李泰就封。

  只让李恪就藩南宁州都督,让李祐就藩东宁州都督,李泰虽封建于西宁州世袭都督,可却只给他选派长史、司马等属吏前往封地,李泰则继续留在京师。

  承乾对此心里很不满,却又无法说出口,满脑子的烦恼,只能在信里跟秦琅诉说。

  秦琅拿出地图,仔细的在上面比对承乾的信,在图上一一标注出四十八个封国。

  总的来说,这次大分封,算是彻底把世封州这一事定下来了,名单订下来,也把封地全定下来。

  接着封臣们要么亲自就藩,要么也得派家臣属吏去封地开始经营。

  皇帝选的地方,都还不错。

  确实都是些鸟不拉屎的边地,但对于朝廷来说,这些都是缘边要地,比如松州,比如青海湖边的海晏,比如辽西东北的延津,再比如这流求,还有靠近林邑的边地,甚至连海南岛上都分封了一位宗室亲王。

  而李世民三个儿子所封之地,尽在南中,全处于云贵高原之上,西昌、贵阳、曲靖,这三地可是云贵高原上的战略咽喉。

  而侯君集分封于大理,张亮分封于昆明,也都是两大要地。

  这次分封明显是朝廷抢地盘拓边之举,确实没分封到内地,尽是现在还完全在蛮夷们手里的地盘。

  若是四十八位封臣,都能如秦琅、秦琼爷俩一样,在边地彻底站稳脚跟,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