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6章 三百年之桎梏_明末妖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倪元璐无奈地点点头,“德公之意,倪某了然也。”

  刘慧明让伙计把黑板搽干净,又重新写上那个等式,道,“诸公,这个等式可以叫做人口陷阱,咱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都在这个陷阱里打转,从来没有跳出来过。诸位不妨细想,是不是每次国家从大乱到统一,人口都处于最低谷,此时的老百姓也有足够的田地种植粮食,生儿育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越来越多,每个人拥有的田地就越来越少,最终大家都吃不饱饭了,自然就有流民危机了。万一遇上灾年就会酿成暴动,然后天下大乱,血流成河,然后经过几十年的自相残杀,人口大量减少,最终下一个朝代开启,又重复同样的故事,你们以为我说得对不对?”

  他一番话说得众人默然无语,陷入了无情无尽的思考中。

  刘慧明的理论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他说的这些与仁义道德无关,单纯地从穿衣吃饭入手,竟然就可以推导出一个这么可怕的结论。

  座上都是饱学之士,刘慧明简单的一提醒,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大明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人口增长过快,拉了粮食增量的胯。

  但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纪难题,之前从未有人思考过,在他们的眼里只要君圣臣贤、士农工商各安其业、老百姓勤俭持家国家就会长盛不衰。

  但刘慧明今天却给他们泼了一瓢冷水,就算君圣臣贤、就算父慈子孝、就算风调雨顺,老百姓仍然改变不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宿命。

  众人三观尽毁,节操碎了一地,意思彷徨无计,不知路在何方。

  刘慧明喝了口水,接着道,“因此,我的意见是,咱们至公党的任务就是解决这个千年难题,你们以为如何?”

  “对!”赵光抃首先表示赞同,“赵某一直不明白其中关窍,德公用一道算学题就解开了赵某多年的疑惑,说一千道一万,咱中华几千年不是一直都被这个问题所困扰吗?”

  孟兆祥道,“按德公这个说法,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扩充耕地、减少人丁两途,增加耕地倒好说,减少人丁则有违圣贤之道。”

  傅山道,“还有一途,提高粮食产量。”

  汪伟听得直摇头,“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岂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开垦荒地一途可行。”

  周凤翔道,“不抑制土地兼并,开垦再多的荒地都没用。”

  赵光抃嘿嘿直笑,“土地兼并,也有你我一份,你们愿意把吞进肚子里的肉吐出来吗?”

  张国维摆手制止了赵光抃,道,“依老夫看,要解决此问题唯有对外开疆拓土,对内抑制土地兼并,奖励农商,多管齐下方可行。”

  刘慧明见众人都讨论得差不多了,便做了总结发言,“我的意见和东阳先生差不多。”

  顿了顿,刘慧明又打,“我给大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