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8章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_明末妖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曲叫何名,可否教奴婢?”

  “哼,没规矩的东西!”田弘遇哼了一声,骂道,“大人是什么样的人?能让你听一遍已经很抬举你了,你还敢学?

  刘慧明摆摆手,道,“圣人说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既然这位姑娘想学,我写出来又有何难?”

  说罢,拿过纸笔把这一手《枉凝眉》认认真真地写了下来,并提醒她要横着读。

  田弘遇疑道,“德华的书写格式为何与其他人不同?”

  刘慧明摘掉方巾,笑道,“因为我本就不是大明的人,我祖上侨居西洋,前年才回到大明的,西洋人都是横着写的,我一时改不过来,只好也横着写了。”

  田弘遇看着刘慧明一头短发,呆了呆,愣愣地道,“原来大人学自西洋,难怪此曲完全不同于大明,连写字都要横着写。”

  刘慧明笑道,“横着写有横着写的好处,你看看这位姑娘,看我写的词一直在摇头。要是竖着写的话姑娘就该点头了。”

  “哈哈,有趣!”田弘遇哈哈笑道,接着又对那个女子道,“怎么?你还嫌大人的词不好?”

  那女子连忙跪下求饶,“奴婢不敢,奴婢不敢。”

  “开个玩笑,开个玩笑”,刘慧明忙替那女子解围,又和老头一起讨论了一下书写的格式问题,老田头虽然读书不多,好歹也是识字的,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在文化上是极其自信的,作为其中一员,田弘遇当然不喜欢横着写的东西了。

  刘慧明想起一个段子,笑道,“不知国丈发现没?竖着写代表赞同,横着写代表质疑,只有不断地质疑古人,后人的学问才有发展。”

  田弘遇愣道,“哦,还有此一说?”

  刘慧明喝了口酒,一本正经地道,“其实古人的见解并不比我们高明,他们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也需要我们去修正。西洋有一个哲人,他所处的年代大概和孔子差不多,他总结了一个现象,一个一斤的铁球和一个十斤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十斤重的那个会先着地,这个结论其实是错的,直到前几年才被一个叫伽利略的人推翻。”

  田弘遇不解地问道,“哦,这怎么会是错的呢呢?难道一斤重的先着地?”

  刘慧明笑道,“其实两个铁球是同时落地的,跟铁球的重量没有关系,田国丈若不信,可以去试试,找两个砖头也行。”

  田弘遇哈哈大笑,“有趣,老夫一定要去试试。”

  刘慧明道,“这个叫伽利略的人其实并没有去做实验,他就是在读书读到这一段时,就产生了怀疑。他想如果把两个铁球绑在一起的话,那么落得快的就会被落得慢拉住,最终落地的速度就会比十斤重的铁球慢,比一斤重的铁球快。”

  “对,对!”田弘遇忙附和道,“就是这个道理。”

  刘慧明道,“要是把两个铁球绑在一起的话,那这个铁球就变成了十一斤,岂不比两个铁球都先落地?”

  “啊?”田弘遇目瞪口呆,“这不矛盾了吗?”

  “就是啊!”刘慧明笑道,“所以他就决定亲自去做一个试验,到底谁对谁错。”

  田弘遇一下就被勾起了兴趣,忙问道,“那最后呢?”

  刘慧明扫了一眼堂下的歌舞伎,见她们也听得十分认真,便不卖关子了,道,“他跑到当地一个非常著名的斜塔上,左手拿着一个十斤的铁球,右手拿着一个一斤的铁球,两只手同时松手,结果两个铁球竟然同时落地了。”

  “啊”,田弘遇啊了一声,不解地问,“为何会如此?”

  刘慧明笑道,“这个我也不知道。”

  “哈哈,管他怎么样”,田弘遇笑道,“试了才晓得!”

  刘慧明笑道,“我说这个事就是想说伽利略当时就是横着看书的,他要是竖着看书绝对不会发现这个纰漏。”

  “哈哈,德华真善谑之人也!”田弘遇笑过一阵,便指着那个领班,喝道,“还不下去!”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