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六章 大朝会_制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宗谊正梦见自己马踏临潢、平灭契丹的时候,便被他捉来暖被窝的留冬唤醒。

  “怎么了?”郭宗谊睡眼朦胧问道。

  留冬紧捂着亵衣,红着脸答道:“外面来个了大监,说是陛下派来请您上朝的。”

  “上朝?”郭宗谊登时清醒,转头再看窗外天色,刚蒙蒙亮。

  “昨日上元节,今日十六算望日,当升朔望朝。”留冬小声答道。

  郭宗谊无奈叹了口气:“打水来吧。”

  这次来接他的太监是宣徽院的宦官,一路上跟他讲了许多朝会要注意的礼仪。

  郭宗谊本就没睡醒,听他在耳边唠叨更加不胜其扰,偏还得面带微笑,时不时出声附和,表现出一副谦逊好学的模样。

  最后行至崇元殿时,他只记住了十之一二。

  五代多承唐制,又依各朝故事略有变通,但朝会一直没怎么变。

  主要有常朝、大朝会、延英议,大朝会包括元旦、冬至、朔望朝、五月朔望(夏至朝会)等礼仪性的朝会,主要作用是彰显仪礼、宣威示德。

  常朝则看君主,若是勤政,则终年常朝不缀,若是疲懒,则无定日,但自安史之乱后,国家主要的决策政令,都出自更高效更简便的延英议。

  今日朔望朝会后,赐完廊下餐,便要入阁开延英,这也是郭威派人来请他上朝的原因。

  殿前人头攒动,红红绿绿的一大片,令郭宗谊倒吸一口凉气:“在京的官员居然有这么多!”

  那太监解释道:“依制,在京九品以上者,都要参加大朝会,官职或者差遣较低的,止步于廊下、殿外,能入崇元殿者,亦不过数十人。”

  郭宗谊踮踮脚,看着那乌泱泱的人海,有些为难道:“这,可有小路?”

  太监不禁莞尔:“殿下稍待,且让奴来开道。”

  说完,便清清嗓子,深吸口气,下沉丹田,高声唱道:“嘿——”

  这一声,响彻天地,回音不绝,人群齐刷刷的看了过来。

  太监也不换气,轻轻一提,朗声唱道:“官人们呐——给皇长孙殿下,让条路来罢了!”

  人群一阵骚动,不过人海中倒是人头涌动,似水分波,很快现出一条路来。

  郭宗谊见此情景,不由感叹道:“宣徽院真是卧虎藏龙啊。”

  他忽然想起王峻在前汉时的职务便是宣徽北院使,把他一个伶人放到这个位置上,刘知远真是知人善任啊。

  “殿下,快请吧。”太监躬身道。

  “善。”

  郭宗谊一路疾走,两边官员纷纷拱手施礼,个个口称金安,他只好频频左右点头示意,到了崇元殿廊下,脖子都有些僵了。

  他的位置属于武班三品班次,按制在西门外等候入阁,在京三品以上的武官少之又少,只有寥寥十数人,郭宗谊被太监带到,临走时奉上一块象笏板,又简单重了几句礼仪,便告退了。

  待他走远,一名中年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