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3章 思维与机器_花开美利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来这或许是能办到的。”

  凯瑟琳对此,却是没有这种感觉。

  计算机能依靠模拟大脑活动而获得思想吗?

  凯瑟琳并不这样认为。

  事实上,和凯瑟琳有同样观点的人,有很多。

  例如,为了驳斥这个观点,1978年,美国心灵哲学家尼德.博尔克提出了一个叫做“中华大脑”的思想实验:假设全中国的每个人都扮演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元。并用手中的对讲机模拟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实现大脑内部的一切机制,那么整个中国是否就构成了一个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有记忆的“中华大脑”呢?

  这颗真正的“大”脑能像正常人一样。辨别是非,产生情绪,感受疼痛,体验幻觉吗?

  尼德.博尔克认为,这显然是非常荒唐的。同样地,计算机依靠模拟大脑活动而获得思想,这种说法也是相当不靠谱的。

  但就现实生活而言,这似乎是有可能实现的。

  例如,在曾经的世界的21世纪,似乎已经出现了一些有思想的机器人。他们甚至能流利地和真人对话。

  在2008年的loebner人工智能大赛上,12名裁判和计算机程序elbot进行文字聊天,结果有3名裁判竟以为自己在和真人聊天,于是elbot顺利摘得大奖。

  凯瑟琳将“中华大脑的概念”给艾尔莎复数了一边——也幸亏这位尼德.博尔特先生在历史改变之后依然发表了自己的著作,否则,凯瑟琳这次必然又是要进行无耻的抄袭和修改了……

  “听上去似乎是那么一回事。”

  珍妮歪着头。

  “当然。而且不仅仅只是‘那么一回事’而已。我只是想说,真正的机器,不可能达到人类的这种程度,它们不存在真正的智能,不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发展。”

  “一个能和人类正常交流的机器,能不能算有思想的机器呢?我觉得不可能。”

  凯瑟琳觉得,这似乎也不能说明什么。

  “两年前,也就是1980年,约翰.西尔勒提出了‘中文屋子’思想实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有言语交际能力并不表示有思想。”

  艾尔莎点点头,她似乎听说过这回事,但是因为这事情不太了解,一时半会儿的,艾尔莎也解释不了。

  “哲学家将人工智能的观点分为两类,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分别认为机器智能只是一种模拟智能和机器确实可以有真正的智能。两种观点进行了争论,出现了不少巧妙的假想实验,而我觉得其中的‘中文屋子’就是反驳强人工智能的一个最有力的假想试验。”

  西尔勒提出了名为“中文屋子”的假想实验,模拟图灵测试,用以反驳强人工智能观点。主要说明某台计算机即使通过了图灵测试,能正确的回答问题,它对问题仍然没有任何理解,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