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部分_施主,请留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人下菜碟儿。您是平民百姓也好,您是大腕儿也好,绝对一视同仁,都没笑脸儿。

  就这样一直熬到直播。按说作品通过了,作者就可以回家准备过年了,但是春晚的编剧不是这样。他们要跟着参加直播,为自己的作品鼓掌叫好。

  上场的演员也会跟摄像师托付,直播的时候,给编剧一个镜头。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露一小脸儿,也算是对这几个月辛苦工作的回报。

  您别瞧露这一小脸儿,回家之后,有可能成为整个春节期间的话题。全国就一个央视,全世界就一家春晚,所有人都看。亲戚朋友见着您头一句话就是,“春晚上看见您啦!”

  辛苦这么长时间,能挣多少钱呢?那时候一个作品的创作费大概五千块钱,可每个作品有好几个编剧呢。

  一个编剧要想面对那么多提意见的人,应付那么多次修改,简直太辛苦了,所以只能使用人海战术。我们给冯巩老师创作的那个小品有五六个编剧,最后得了个春晚一等奖。上台领奖的时候,五六个编剧加上四五个演员,快把舞台站满啦。

  这五六个编剧分五千块钱,一个人才分几百块钱。冯巩老师体会编剧的辛苦,自己的劳务也让编剧分,就这样一个人也就分几千块钱。

  折腾几个月挣几千块钱,值吗?太值啦!只要上了春晚,各地电视台举办大型活动,都会慕名找你创作,那可就不是一段儿几千了。要是外地的编剧,上了春晚就是当地的名人啦,评级、分房都会优先考虑。我在南京前线歌舞团的时候,有一位编剧就因为跟几个人合作了一段春晚相声,享受了军级待遇,分了小楼。

  这还是春晚的编剧那,要是春晚的演员回到当地,那就更了不得啦。虽说没有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反正我听说过,外地的演员大年初一回到当地,领导捧着鲜花在火车站迎接,站台上还铺了好几米的红地毯。

  那年我除了参与冯巩老师这个作品,还参与了一段群口相声的创作,叫《十二生肖过大年》,是侯耀文、石富宽等十二个演员合说的。每个演员代表一个生肖,排练室的墙上贴着演员名单,写着:

  猪——某某某

  狗——某某某

  鸡——某某某

  ……

  节目的负责人是我们广播艺术团的相声演员刘全刚。他知道编剧的辛苦,带着我们出去喝酒。这时候接到导演组电话,“刚接到一个电话,说你们几个人嫖娼,让警察给抓住了。”

  刘全刚当时就急了,“这是谁造的谣呀?”

  我们一分析,肯定是其他春晚语言类节目的人干的。一台春晚就能上那么几个语言节目,把我们搅和下去,他的机会就多了一点儿!

  当然了,这是我们胡乱分析的,也可能就是某个跟春晚没关系的人的恶作剧。

  那年春晚还有两位相声演员,从建组就泡在宾馆,一遍遍地接受审查,一遍遍地修改作品。这期间推掉了所有的演出,经济损失可想而知。暂时的损失是为了以后身价倍增,经济上是绝对合算的。

  一直到了腊月三十的上午,这两位演员被告知,“你们这个节目被毙啦!”两个演员都疯啦,家乡所有人都等着三十晚上看电视那,这时候回家,有何面目去见江东父老?

  那位演员一怒之下,在房间的浴池里来了个“黛玉焚稿”,发誓永远不上春晚。

  春晚才不怕这个呢,你不上,有得是人上!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