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章 倭国的思想控制_超级走私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依然不够,为了保险起见,李牧觉得有必要在这个思想改造上,再加上两把保险锁。

  第一把保险锁就是佛家的思想,李牧让梅儿从大唐运来非常多的佛经,这些佛经都是那些今世孽乃前世报。

  今世的苦果,乃是前世犯下的因。

  总之这些佛经里讲的道理,只有一个道理,告诉倭国小孩儿还有百姓,他们今世受到的所有苦难,都是因为他们前世遭到的报应。

  也许时候是吧?

  所以他们需要好好的享受这苦难,好好的在这一世赎罪,才能够得到来世的救赎,能够有一个好的来世。

  除了这把锁,李牧还为倭国人口们,准备了另外一把锁。

  这把锁同样来自佛门的发源地,也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印度,李牧对倭国的思想管理上引用了印度教的核心制度。

  也就是让他印象深刻的种姓制度。

  李牧之所以对印度的种姓制度如此印象深刻,完全是因为印度的首都新德里的出名,不过新德里出名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因为这个名声,李牧才知道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力竟然如此之深,深度到及时犯了法,也会被轻易原谅。

  仅仅是因为犯法者的种姓比被害者的种姓高而已。

  这种制度让李牧很诧异,因为他将印度整个社会基层,彻彻底底的进行了分化,形成了金字塔般的一种制度存在。

  在这种制度下,在顶层的永远在顶层,在底层的永远在底层,从事什么行业的,则永远要从事这个行业,即使后代也不能改变。

  也就是说,如果在印度种姓制度下,一个青楼女子生下了一个女孩儿,即使她的天赋再好,那么按照种姓来说,这个女孩儿也只能是青楼女子,不能作别的,即使去做和青楼女子一样等级的职业,那也是违反种姓制度的。

  而李牧就是要在倭国百姓中使用这种种姓制度。

  这样一来,在佛家因果报应,大唐文字,与印度教种姓制度,再加上李牧的分化居住管理,对于长时间奴役倭国百姓来说,将是一个最终极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的产生,将倭国百姓的未来,进行了工业式的生产确定。

  为了配合种姓制度,李牧对倭国所有人口,刨除飞鸟冈本宫里的织野乃子以为,毕竟她是倭国的女天皇。

  是李牧控制倭国的第一道防线。

  将所有的倭国成年男性划分为苦役者,并将居住成年男性的两座城池命名为,苦役者之左/右城,意思是所有倭国男性只要进入到这两座城之后,他们就只有一个职业,那就是苦役。

  又将所有倭国女性分为,卑贱者与卑育者,卑贱者则是姿貌中上的倭国女人,进入卑贱者之左/右城,其中位于右城的则是姿貌为上选,她们将进行日式女仆的一应训练。

  姿貌为中等的卑贱者则是最多的,居住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