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一十四章 君臣各释怀_堡宗别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3.】

  朱见济顿时被震惊得一愣一愣的。

  陆瑜请求致仕?

  这还是老子认识的那个天下读书人之首的礼部尚书吗?

  虽然陆瑜的才华当不起这个天下之首,但他这个尚书位置就意味着他在读书人中的地位。

  虽然科举改革了,但改革后的科举,还是要经过礼部的——国子监改革成教育司后,依然隶属于礼部,要不然就该叫教育部了。

  所以陆瑜的地位依然很高,而且又是宣德、正统、景泰、广安四朝老臣,他在天下的守旧读书人心中的分量可想而知。

  现在他要致仕了……

  朱见济不得不对大明长城于少保竖个大拇指。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自己到燕山去踏青半个月,回来之后,于少保不仅说服商辂宴请中枢臣子以安抚董方和其他老臣,甚至还让陆瑜请求致仕了。

  大写的服气。

  当年一直坚持让于少保在京畿养老,真是明智之举啊。

  不知道怎么回事,虽然之前一直希望陆瑜致仕,但现在董方和陆瑜的接连致仕,反而让朱见济心里有点不舍。

  沉默了一阵,“陆尚书,其实土改还要几年,估计得打完日本,要不,你再在礼部的位置上,为家国为百姓,再辛苦几年?”

  陆瑜笑了笑,“老臣老朽,当有自知之明,如今大明风华正盛,需要更多能适应时代的新思想,理该让年轻人来施展才华了,之前老臣一直不致仕,是老臣狭隘了,多亏了于少保一语惊醒梦中人。”

  朱见济也叹道:“可叹我朱见济如此之愚钝,竟然一直以为陆尚书是为了守旧读书人和地主集团的利益才不致仕,也多亏了于少保,才让我知晓,陆尚书一直留在京畿,是为了我大明的国泰民安啊!”

  当皇权和守旧读书人、地主集团、勋贵集团因为土改发生矛盾后,陆瑜才是那个最适合站出来斡旋的人,让双方可以很好的“谈判”。

  一个陆瑜不够,可以加一个董方。

  所以陆瑜和董方一直不致仕,确实是用心良苦了,而且还要背负着被广安帝朱见济误会的压力,实乃大明之肱骨重臣啊。

  听到朱见济这么说,陆瑜也感触万分。

  眼里看着年轻的广安帝陛下,有尊崇,也有长辈对晚辈的宠爱,笑眯眯的道:“微臣不过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为陛下分忧罢了,可惜,时不待我,老臣确实老朽至极了。”

  执意要致仕。

  又道:“好在这几十年下来,陛下之文治武功已卓然青史之帝王序列,如今才过而立之年,还有众多的宏图壮志尚未施展开来,而且陛下之能力和品行,朝野上下无不赞誉有加,所以老臣也能放心的回故乡颐养天年了。”

  朱见济心里越发有些难过。

  人多是这样。

  失去的时候,才会觉得心里不好受。

  …

  沉默了许久,忽然冒出一个想法:“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