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五十三章 强大的臣子班底_堡宗别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六十岁了,历史上的杭敏籍籍无名,唯一可以在书中提点一句的就是个“国舅爷”,但如今的杭敏,在大明的声望地位不输于少保。

  不过这些年被朱见济压榨,杭敏累出了一身病,现在有事没事就要请假,朱见济还会经常登门探访他,聊表天子、外甥的情义。

  好消息是,杭敏在工部培养出了众多人才。

  如今工部,绝度没有任何尸位素餐的人,工部左右侍郎、诸多郎中主事、诸司司长,全是干实事的人,尤其是左侍郎,能力直追杭敏不说,还年轻。

  左侍郎殷谦才四十出头的年华。

  右侍郎周洪谟则是老臣,也马上六十岁的人。

  兵部尚书何健,也六十岁了,虽然兵部还有另外一位尚书于谦,但其实大家心知肚明,现在兵部的当家人就是何健。

  而何健么,性格恬淡,很多事情又交给了兵部的左右侍郎。

  兵部左右侍郎,右侍郎马文升能力卓越,有沙场经验,熟谙军中大小事务;左侍郎陈钺,四十来岁,算是年轻了,能力也很卓越,和马文升一样,都是九卿人选。

  大概率会补陆瑜的缺,升任礼部尚书。

  农部尚书还是林聪。

  都察院那边,左都御史朱英,一直在地方任职,担任过多种要职,熟谙地方政务,在朝野之间声望隆厚,左都御史李实驾鹤西去之后。

  嗯,李实基本上是忙碌都察院的下沉地方事务中,累死的。

  之后朱英被宣入京畿,出任左都御史。

  其实也是个福利。

  毕竟朱英也是六十四岁的人了,在都察院呆不了几年,让他出任左都御史,不过是为了他以后的谥号和追封的问题,这是朱见济对老臣的敬重。

  别说,这个举措之后,朝廷的老臣对广安帝陛下那真是真心拥戴。

  而朱见济此举还有个用意。

  朱英在朝野的声望不小,厚待他,也能得到一批人的支持,到时候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时候,就可能少一些阻力。

  左都御史朱英是个六十四岁的老人,那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就得是个精壮之年可以熬身体的人,右都御史李裕就是最佳人选。

  年轻,四十出头,也是个读书天才。

  景泰四年,刚刚及冠的李裕就去参加科举,高中一家,之后出任河南巡察御史,然后就一路青云之上,很快便成为了九卿之一的右都御史。

  当然,大明这一批年轻官员升职快,很大一个程度上,是因为朱见济新增了诸多部门,加上大明又增加了九个承宣布政使司,出现了很多空缺的缘故。

  所以当下九卿班底是:吏部尚书白圭、户部尚书张泰、礼部尚书陆瑜、刑部尚书董方、工部尚书杭敏、兵部尚书何健、农部尚书林聪、左都御史朱英、右都御史李裕。

  九卿之下的重臣,则有吏部左侍郎尹旻、吏部右侍郎翁世资;工部左侍郎殷谦、工部右侍郎周洪谟;礼部左侍郎张蓥、礼部右侍郎刘昭;兵部左侍郎马文升、兵部右侍郎陈钺;户部左侍郎李敏、户部右侍郎何乔新;刑部左侍郎贾俊、刑部右侍郎戴缙;农部左侍郎杜铭、农部右侍郎谢一夔;都察院佥都御史屠滽、都察院佥都御史王恕。

  除此之外,朝中各部、各司、诸寺监,还有一大堆精兵强将。

  诸如叶淇、刘璋、徐琼、周京、白章、倪岳、徐贯、闵珪、彭韶、杜铭……等等,大明朝堂,生机勃勃一派繁华景象。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