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22 闭幕流言_大戏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洲三大电影节之中,短短十二天的时间再加上评审团的制度,奖项归属往往令人难以捉摸也难以预测,这就越发紧张刺激起来了。

  今年也不例外!

  早早地,艾米莉就来到了官方的媒体中心,加入了所有媒体记者的行列,在接收一种关注单元、费比西影评人奖项的相关得奖名单的同时,一边等待着晚上的闭幕仪式,一边讨论着奖项的流言蜚语,那种期待感、紧张感和刺激感是缓缓酝酿起来的,慢慢地刺激着肾上腺素的爆发,整个人都按耐不住地开始亢奋起来。

  之所以选择媒体中心,而不是电影宫的红地毯现场。一方面是因为闭幕仪式的红地毯是摄影导演的工作现场,群星云集、热闹非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颁奖典礼现场不是所有记者都可以进入其中,主要还是白色证件、粉色加点证件的记者。

  另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消息共享。待在媒体中心,他们反而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更新,参与感是截然不同的。

  刚才,媒体中心就正在分享着金棕榈的相关八卦流言,恍惚之间,他们就正在评审团的会议室之中偷听讨论过程一般,着实让人亢奋不已。

  对于门外汉来说,势必无比好奇:如果没有颁奖季的酝酿和宣传,那么所谓的奖项传闻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在正式解释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戛纳电影节的情况。

  过去二十年时间里,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评奖始终在持续地更改变化,与时俱进。

  1991年,罗曼-波兰斯基所率领的评审团,一鼓作气地将金棕榈、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全部都颁发给了“巴顿-芬克”,引发了许多人的强烈不满,在那之后,戛纳电影节就给予了官方规定,每一部电影只能赢得一个奖项,除非可以附带一个表演奖。

  比如,金棕榈加上最佳男演员。

  但是,后来这一条规则前前后后被违反了三次。

  1999年,大卫-柯南伯格将评审团大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全部都颁发给了布鲁诺-杜蒙(Bruno-Dumont)的“人,性/本/色”。

  2001年,丽芙-乌曼(Liv-Ullmann)将评审团大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都颁发给了迈克尔-哈内克(Michael-Hanneke)的“钢琴教师”。

  2003年,帕特里斯-夏侯(Patrice-Chereau)不管不顾地将金棕榈和最佳导演两座重量级奖杯全部都颁发给了格斯-范-桑特的“大象”,这更是引发了众怒和争议。

  如果说在此之前只是暗地规则而已,那么2003年之后,戛纳电影节就明文规定:

  只有一个奖项能够出现并列的双蛋黄,同时这个奖项不能是金棕榈;一部电影只能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