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十一章(94)大和尚前三口_陌上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象还有专门的词来解释这个事情,是叫做“本家”还是“领家”来着?也可能是两个词都是,本家管着领家,领家再管着下一级……

  他一边想着,一边随口说着一些不沾边的话,打趣两句谷实的棋艺,打听一下贺岁的公务,还和前三口拉扯了几句佛经。这一拉话,他这个假和尚立刻就露了底细一一别说是律宗,他就连中原传播最广的禅宗都不太懂,能说上的就是“禅宗最讲顿悟嘛”,另外就只知道达摩和少林寺。他还讲了个“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野史故事,大家倒也听得津津有味。贺岁说,他在一本中唐时的书《闲落草卷》里,见过这个事情的记载,所以商伯的故事不能说是野史,只能说它没被记载在正史里而已。

  拉扯完少林七十二般武艺,商成又找上前三口。他好奇地打听道:“大和尚,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渡海,不可能就是想学点学问吧?你说说,你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这话一说,亭上立刻变得鸦雀无声。谷实是深知就里,因此商成的话一出口,他就头疼不已;贺岁的品秩太低,不是很清楚状况,但他现在的事情就是随时监督着前三口,因此多多少少也能猜出一些端倪,但谁来问他都能出言打发,偏偏是商成来问,他便不好开口了。前三口却是有点犹豫。十一年里他三次冒险西来,担负的是同样的使命,即便没有一回能够获得成功,可至少也有点收获。他清醒地认识到一个残酷而严峻事实,那就是大赵的官员已经越来越厌恶他了。他第一次来到上京,不仅是朱宣和常秀他们的座上客,还曾经进过皇城到过宰相公廨;可第二回就至多能与几位官员在私府相见,而且还是只谈佛学不论其他;这一回就更加凄凉,别人连见都不想见到他,他处处都是吃的闭门羹。现在,他应不应该把事情告诉眼前的应县伯呢?

  他很犹豫。

  前三口虽然是律宗,但眼下他却有禅宗的“顿悟”,他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眼前的这个青年肯定会帮他,而且一定能够帮到他。可是他又觉得这种想法很不可思议。一个世袭的县伯,哪怕他同时还兼领着上柱国的勋衔,又有什么能力让那些宰相们改变主意?他不应该相信这个人!他不可以相信这个人!他绝不能够把使命告诉这个人一一这是他和大赵的显要们达成的默契:只要他不到处传扬他的使命,大赵的宰相和将军们就不会彻底地关上那扇寄托着最后希望的大门;而他也相信,只要那扇大门完全打开,那么在上国天威之下,所有的反抗都将是挡车的螳螂……

  他还在迟疑的时候,贺岁吞吞吐吐地说道:“商伯,前三口大和尚的事情,这个,这个,怕是,这个怕是……”

  商成漫不在意地摆了下

  请收藏:https://m.dyxs12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